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共建新福建
——省政协2015年工作综述(上)
东南网1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郑璜)
开展4场常委会议专题协商、11个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和23次对口协商,协商民主作为政协工作主线进一步体现;
聚焦促转型、补短板、惠民生,全力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开展40多场特色鲜明的界别活动,委员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主体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进一步凸显……
2015年,省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智慧力量,为加快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围绕产业优,协商议政促转型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质效优先,保持高于全国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是福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此,省政协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协商议政。
去年12月16日下午,《激发设区市农科所活力,推动我省农业科学发展》重点提案“三结合”协商会议在福州召开。会上,提案单位、提案承办单位和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三方共同协商,积极探讨我省设区市农科所改革发展之计。日前,省农业厅就推进农科所(院)改革发展正牵头拿出一揽子意见报省政府研究,明年我省拟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农科所的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动港口功能整合。省政协抓住又一个制约我省发展的难题,组织调研组赴台湾、浙江等地考察,开展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形成的建议案,为我省“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整合港口功能和培育国际大港提供了重要参考。
电子商务是转型的重要抓手。委员们十分关注我省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发展,提交10多份提案,对此,政府系统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行动方案》和《进一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行动方案》,广泛吸纳委员的意见建议。结合协商办理《关于发展大数据产业链,推动我省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重点提案,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数字福建”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和5份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省财政今后3年新增预算,安排3亿元用于促进包括大数据在内的互联网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支持购买数据中心服务,推动我省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省政协还以推进高新产业区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题开展协商,并形成建议案、调研报告等,有效推动政府相关工作,有的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如“推进高新产业区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建议在省政府制定的创新提升开发区8条政策措施中充分体现。
献策机制活,推动新一轮改革创新
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五区政策”叠加,赋予福建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如何推动改革创新,把政策转化为前进动力、发展成果?一年来,省政协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献策出力。
自贸试验区是福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关于推进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建议》的重点提案,承办单位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积极吸收委员意见建议,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省政协经济委牵头认真督办《企业自贸区试点机遇,加快发展我省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重点提案,调研报告得到省领导批示,意见建议在省政府出台的5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得到采纳。
一年来,以自贸试验区为起点,数十项改革开放新举措覆盖全省,让企业和百姓受益,政协人在其中功不可没。
破解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符合全省发展大局。在2014年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基础上,省政协去年开展对口协商,围绕“大都市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交流互动、提出建议。厦漳泉三地通信资费已于去年10月起实现同城化,厦漳泉城际铁路日前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R3线已开工,《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也已出台,《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正在加紧研究,相关项目正有序推进,这些都凝聚着政协人的心血。
省政协还十分注重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优势,密切与港澳委员、特邀委员的联系,为他们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家乡发展建设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去年11月,《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正式发布,其中关于发挥海外华人华侨作用、机制体制创新等建议,正是充分吸收委员意见建议的成果。
提升软实力,振兴闽派文化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省政协重视发挥文化出版社科等界别委员的优势,加强与宣传、文化部门协调沟通,去年,确定两件有关文化的提案为重点提案,认真协商办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件提案,从提交到领导批示直至启动论证研究,总共不足半个月,这种超常规的例子,在福建省政协的提案工作历史上实属罕见。”省政协工作人员介绍。
这件提案,就是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委员提交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优秀传统文化论述精神,启动《八闽文库》出版工程”的提案。该提案建议尽快启动代表福建文化品质、文化形象、文化气派的集大成之作《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在省政协“重要提案摘报”上批示有关部门组织论证研究。两会刚结束,《八闽文库》选题论证会就在北京召开,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迈开启动《八闽文库》出版工程坚实一步。
去年6月,号称闽版“四库全书”的《八闽文库》出版工程正式启动,部署拟分10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提案建议也已列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
除了《八闽文库》出版工程,朱子文化品牌建设的重点提案办理也成效显著。省委宣传部委托省社科院启动《朱子文化研究推广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在《福建日报》等省属报刊开辟朱子学研究专栏和专版,邀请一批文化学者撰稿并展开研讨;省文化厅拟申请建立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抓紧修缮相关文物;省住建厅加强对武夷山五夫镇、下梅村等朱子文化核心区的保护;省旅游局将朱子文化园主题游项目,列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八大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和推动;省发改委把“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写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文化建设规划”……
为让更多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越来越多的委员关注到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省政府吸纳提案建议,推动将《福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列入立法项目,省文化厅与住建厅启动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审工作,将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历史风貌区普查从城镇拓展延伸到村庄,并会同省财政厅争取到中央传统村落保护资金1.2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