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直通屏山> 舆情关注 > 正文

弘扬“红船精神” 做到“三个必须”

2017-11-13 10:55: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张海燕  

【新时代话初心】

作者:游文昌(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闭幕刚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便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这两个“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号召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要做到“三个必须”。

  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景色新华社发

必须牢记建党历史,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96年前,面对当时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面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我们党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出发,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96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畏牺牲、英勇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共产党员,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就必须重温和牢记我们党的建党历史,从建党的历史中去感悟我们党的初心,从党的艰辛历程中去体会我们党的使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从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发前进的动力,把准前进的方向。

 必须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今天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必须要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其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久弥新。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就是无论在国家战乱频仍、内忧外患的建党初期,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都要以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敢于推进改革的魄力,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党和国家事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意志,不断攻坚克难,战胜一个又一个的险阻。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就是无论是在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时期,还是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当前,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

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推动“红船精神”落地生根

思明区作为福建厦门的中心城区,是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主会场所在地,荣获“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之称。这既是对我们过去一段时期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鞭策和鼓励。近年来,我们提出建设“幸福思明”,目的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成果,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能够感受到幸福。学习贯彻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必须紧密结合我们自身工作实际,推动“红船精神”落地生根,以“红船精神”引领各项工作迈向新阶段。

作为特区的中心城区,我们始终用“走前头、做表率”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子。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排头兵”意识,按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标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前进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从2016年的抗击“莫兰蒂”台风和灾后恢复重建,到鼓浪屿申遗,再到筹备和服务保障金砖国家厦门会晤等,无不体现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攻坚克难、敢拼会赢的良好传统。我们将继续用“红船精神”不断坚定干部队伍理想信念,以良好精气神,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高的标准来推进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以具体实在的项目为抓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09日 04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