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党建·政法 > 正文
专家谈60年执政启示:“中国道路”还未完全定型
www.fjsen.com 2009-10-12 08:10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建设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党的十六大作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论断,提出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这些为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

围绕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要求: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写进报告,要求把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因此,实现政治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必须有力地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国家民主与群众自治相结合、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意识形态要保持根本性和动员性的统一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善于把握、凝聚、表达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要取得改革攻坚的最终胜利,必须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同时在意识形态上努力创新,为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蔡霞:任何一个政党都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体现在政党的政治追求中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体现在政党的行动策略方面,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意识形态就是其价值追求的思想理论体现。

政党要组织和赢得社会力量的支持,就必然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各种努力,这是政党的基本功能。由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我们党必须善于把握、凝聚、表达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并善于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转化为党的口号,使之成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以这样的口号来动员群众、动员社会。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人口总数的90%以上,土地问题是农民最大的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以“打土豪、分田地”为口号动员群众,领导革命胜利。执政后,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是摆脱落后贫穷,追求民族繁荣、国家强盛。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主要口号是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一目标和口号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民的建设热情,全党上下与人民一起艰苦创业。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当时人民追求富裕但还被“左”的思想禁锢很深的情况,党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口号。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最低层面是物质条件的改善,经济上的富裕是全民的愿望,这在改革之初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

此后,我们党又先后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回顾执政60年党的口号的变化,可以明确地看到我们党始终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始终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而真诚努力。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自觉进行意识形态变革与创新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它标志着党的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与发展前进。可以说,没有党在意识形态的深刻变革与发展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