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热情更多化为中国发展的动力
www.fjsen.com 2012-02-03 10:14 毛颖颖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但火爆的节日消费,是否证明中国的消费潜力已经得到了充分发挥?答案恐怕又是否定的。可以说,从最受关注的消费人群中、从最受追捧的热门产品中、从西方媒体和商家的齐声欢呼中,我们反而可以看到中国消费的某种困境,看到刺激国内消费任务之艰巨。 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常常渲染部分中国人的一掷千金,但这恰恰掩盖了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众多中低收入人群的家底并不殷实的现实,也为中国招来了不少无谓的羡慕嫉妒恨。其实,那些出现在浓墨重彩报道中的,眼睛眨都不眨就买下数只名包、数瓶名酒甚至数栋房产的“有钱人”,他们的消费能力跟生活方式对中国大众来说并没有代表性。相反,在这个国度,为数千元上万元的节日开销而倍感压力者仍大有人在。必须承认,直到今天,兜里没有太多钱,或者好不容易有了点钱又因为种种后顾之忧而不太敢放开了花,仍是束缚中国消费力的首要瓶颈。与其跟风炒作部分人的高端消费、奢侈品消费,倒不如关注怎样调整收入分配,怎样完善社保体系,怎样实施减税让利于民,最终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振最广大人群的消费信心、大幅扩大中端消费的规模——这才是中国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真正根基。 中国消费的困境,还在于国人购买力的释放和对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并不那么成正比。一方面,在国内中高端消费市场,很多产品我们缺乏提供能力和竞争能力,相当部分的内需和利润为外国产品所垄断,中国人连夜排大队买“苹果”、买不到还愤怒地向零售店投掷鸡蛋就是生动实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海外消费,相当部分的购买力为国外市场分流,“内需”变成了“外需”。 调查显示,这个春节,选择境外旅游过春节的中国民众数量明显增多,而“八成游客出境游是为了购物”。有能力花钱的人不肯就近消费,却喜欢不远万里跑到国外大把撒钱,原因当然很多。其一是因为商品关税外带物流、进场等中间环节费用过高,同样的商品特别是奢侈品在国外比国内便宜不少,随着人民币升值,这种价差还在扩大。另一个现在看来影响可能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国内的商品质量和消费环境还远不够理想,假冒伪劣有之,欺客宰客有之,无论是几年来家长们想方设法抢购、代购洋奶粉,还是近日“三亚宰客”事件引发全民大讨论,症结莫不在此。事实反复证明,一个安全、诚信、舒适的消费环境,可能比价格本身还要有吸引力。相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痛下决心打造值得信赖的消费环境,将外流的购买力引导回国内市场都是中国扩大消费的“牛鼻子”。 扩大国内需求、启动居民消费,让13亿中国人都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这是中国经济未来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支点。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任务,不是“温暖世界”、“买下世界”、“拯救世界”,而是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创造一切条件,让国人巨大的消费热情,更多化为本国发展的动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30]收入水平制约打工者文化消费
- [ 09-29]贺方:掉队的工资增速怎能造就消费社会
- [ 08-22]扩大消费需求的形势与策略
- [ 07-12]面向协调增长立足消费需求
- [ 05-27]提高文化消费能力
- [ 05-18]要让人民有能力有意愿消费
- [ 05-18]迟福林:以拉动消费为重点的“十二五”改革
- [ 04-28]适应居民消费需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