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学习动态 > 正文

栗战书:科学发展观在毕节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www.fjsen.com 2012-02-17 16: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励精图治,加快贫困地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创新性实践探索。

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立足点。试验区建立之初,省委领导同志就要求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试验全过程,强调是在全国最贫困的地区搞试验,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23年来,试验区大胆创新,先后进行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制度建设、林权林地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村为主并延伸到组等一系列改革试验。其中,金沙县实行的“人地挂钩”政策,在探索抑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新机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一些成果进入了中央和省的决策。

把尊重客观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试验区建立之初,省委领导同志就强调,沿海特区、开发区是解决经济起飞、先富起来的问题,而我们则是继续解决温饱、改变贫困面貌的问题;必须对试验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对自身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牢牢把握改革试验的主题,这是决定试验区工作成败的关键。23年来,试验区积极实行有利于解决贫困落后和生态恶化问题的特殊措施,探索贫困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途径。毕节市南关村,利用当地适宜种植柑橘的条件,“种果树、帮民富,保青山、留后路”,走上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试验区建立之初,省委领导同志就强调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已有资金作导向,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大跨度地发展和沿海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23年来,试验区大力发展电力、煤电,煤化工、食品、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先后建成洪家渡电站、索风营电站、引子渡电站等项目。积极发展畜牧业、经果林、马铃薯、油菜等特色农业,建立400多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了13个产业带。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智力开发、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试验区建立之初,省委领导同志就指出,毕节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关键是把人口、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同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结合起来。23年来,试验区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开发人力资源,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两基”覆盖率100%,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28%,以“五园新村”为载体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快速推进,并建立了畅通民意渠道的“三级视频联动接访”信访模式。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并举,创造了以退耕还林、林下种草、配套养畜(禽)为特色的林草间作模式及营造林果、林菜结合、林药茶结合、速生坑木林等治理模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缓解。试验区的实践有力地表明,在经济贫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地方,只要立足自身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对人口、资源、环境实行综合治理,就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把坚持同心同行、凝聚发展活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保证。试验区建立以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和有关方面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试验区的改革发展谋大计、献良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机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帮助引进项目160多个、资金300多亿元,培训各类干部近3万人次,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19所,为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试验区和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以凝聚各方力量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特征,有效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实现多重优势叠加的“毕节模式”,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创造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同心同行的典范。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