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发展带来机遇

www.fjsen.com 2012-02-20 17:3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气候变化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改进的思路;也为新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完善水安全基础设施是重大战略

气候变化可能对中国的水安全提出新的挑战:变暖和反常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干旱和洪涝更为频繁;降雨模式的改变会导致城市饮用水的可获得性发生改变,这将影响城市的增长模式。需要在气候变化环境下,更深入研究水资源的可供性,允许的水消耗和供需的可持续性。由此提出加强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群:节水工程,确立以科学供应满足合理需求的供需模式和相应的政策,包括各级的水需求管理,以避免最恶劣气候条件下出现水荒和水灾的不利后果;加强城市排水排污、排涝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建设源头控制、强化下渗、蓄滞结合的内涝防治体系,要“从住宅、公共建筑的雨水收集利用着手,削减雨水冲击负荷;多建下凹式绿地和公共空间、透水路面等,增加雨水的蓄滞和渗透能力,减少地面径流。”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建立新的内涝防治标准。留水工程,让天然降水更多留存下来,减灾增供,潜力很大;水利工程,包括科学论证引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海水淡化工程以及由于海平面升高和台风等灾害天气增多提出的海岸带工程;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更具重要性,以便为国家和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的保障。

解决好与水有关的防灾、减灾、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必须城乡统筹,逐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共建是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的长远大计。

环境与气候监测体系的完善

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对污染排放的监测,对温室气体的监测,对气候的监测和生态、环境的监测。

这个监测系统可利用的手段有:地基观测网站体系并逐步建立天基观测体系: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大气参数的变化进行监测,利用多种人造卫星的星座,监测地球表面温度、大气温度、大气中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浓度,“改进从地表至太空各垂直高度上的观测”,监测海洋、冰盖、森林等的变化,与理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校正理论模型。并可用来监测灾害的发生发展,研究各种“地球工程”干预气候变化的可能性与科学性。

完善这个监测体系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自然环境及其趋势的信息,也可更主动地应对国际MRV(可监测、可汇报、可核查)的磋商。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