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
www.fjsen.com 2013-11-11 15:3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黄家骅 向农村输送优秀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提供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然而,目前各地教育部门能够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当有限,不仅绝对优质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相对优质资源也供不应求,特别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校际不均衡的存在,使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程度被进一步放大。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最突出,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配置的最典型表现,并对教育的区域不均衡和校际不均衡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城乡教育资源本来就难以做到均衡配置,无论从城乡的地理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还是从城乡人口分布的质量、结构、密度而言,教育资源的城乡存量与增量,都不可能等量齐观。工业化与市场化互动的结果必然扩大了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差距,这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不争的事实。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固化使得公共服务的城乡分布严重不均等。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虽然部分地抵消了农村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所造成的城乡差距,却由于人口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而更加扩大了。 人口城镇化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影响空前而又长远,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方面,城乡人口流动的藩篱逐渐消除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务工,他们从城市发展中分享了收入增长的机会,又将这种所得部分反馈回农村,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农民富裕、农业增收和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在农民进城之后,并不都为农村发展带来正效应。继上世纪80年代农村地区繁荣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要素和各种形式的财富从农村流向城市,超过城市反馈农村的比重,除了城市扩展与丰裕的速度快于农村这个基础性动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至城镇,以及相伴而来的生产要素往城镇集中这个趋向性成因,是农村教育资 源持有量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深刻原因。 目前,人口城镇化和教育城镇化仍处于高度相关且互相推动阶段。一方面,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镇,小城镇人口又呈梯次地进入小、中、大城市。这是因为城市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有着突出的优越性,农村居民及乡镇居民迁入城市往往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城镇化致使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呈现出集聚化、极点化、圈层化的空间组织特征,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绝大部分落户大中小城市,农村几乎空白;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在市中心或高端 社区落户,市区内分布也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往往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呈现“簇群式”空间形态由密集向稀疏过渡。由于人口集聚和教育集聚这两股力量的相互作用,使得当下教育资源的总体分布格局是“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完小留乡、初小留村”,而且越是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带、人口稀薄地区,维持教育资源均衡分布的困难越大。优质中小学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居民若不向城市迁移基本上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9]我省六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 [ 10-15]两岸大学校长:交流合作有利教育资源整合
- [ 10-09]福建省2465个教学点将配备卫星教育资源接收设备
- [ 09-28]北京拥堵4原因 人车增长过快 医疗教育资源集中
- [ 09-26]楼市下半场到来 教育资源等软实力展开多面比拼
- [ 09-25]“拼养”孩子乐无穷 分担养育压力共享教育资源
- [ 09-24]高校图书馆设包厢 教育资源应否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