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大学生村官计划不该成临时工程
www.fjnet.cn 2009-08-05 18:05  冰启 来源:珠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辽宁新民做了9年大学生村官的年轻人,因政府拖欠工资近万元,且被改签为临时工合同,7月13日,邢曼丽等10名大学生村官来到国家信访局再次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邢曼丽说——“签临时工合同?那就意味着随时可以被解聘,这跟扫地出门没啥两样啊。”

这一事件再次表明,在大学生村官计划轰轰烈烈推进之时,一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临时工程”。按照相关政策,“村官”在农村工作三年,三年之后,如果当地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缺编,当优先录用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要参加考试);如果村官不愿意在当地继续工作,可以升学考研、可以报考公务员,考研和报考公务员时有一定政策优惠;如果当地没有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编制,村官考研无着,可自谋出路。三年时间转瞬而过,不少大学生村官们却发现,留给自己的选择,只有自谋出路这条路。当地公务员岗位、事业编制,似乎一直不缺编;考研之路,也很难走通,虽然有适当优惠,但首先得在考场上拿到高分,而高校是否执行优惠政策,还很难说。

一方面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不能留下,而另一方面却继续动员新大学生去农村,这种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值得深思。

村官计划本身,应立足新农村建设,但一些地方立足点却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把每年聘用多少村官作为当前的“政绩工程”,对如何长效使用这批大学生,缺乏长远考虑。有的大学生在农村打杂,混日子熬时间的也不在个别,现实与大学生想在农村有番作为的理想,相去甚远。而这也导致一些本有意愿继续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却无法继续在农村工作,不能用三年的农村工作生活积累,继续为农村建设服务。

“临时”性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这是对大学生和农村的双重损失。对大学生而言,正如报道中所说,这些在农村工作近10年的大学生,面临被农村“扫地出门”的处境,感觉自己的九年青春被荒废了;而对于农村来说,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这正是当初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及现在正在推进新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根本原因。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遭遇,让我们不得不从理想设计回归现实:政府部门,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又给大学生村官创造了多大的事业空间?高调推行、“进口”不断扩大的村官计划,“出口”在哪里?离开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关注,村官计划将难以多赢,而只会是一段不堪的记忆。大学生村官解决自己的出路,闹到上访,被有关方面“劝回”的地步,其中有多少无奈,需要有关部门多多思量。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