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诺奖”揭晓日又到国人亢奋时
www.fjnet.cn 2009-10-05 09:42  刘效仁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诺贝尔奖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揭晓仪式将于本月5日起陆续举行。有机构预测了一大串可能获奖者的名单,其中仍然缺乏中国人的身影。(10月4日《钱江晚报》)

每年一度的诺奖评奖开奖,都会成为世界的盛大节日,吸引着各国科学界、文学界乃至于平民百姓的眼球。而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想要不参与诺奖的狂欢也几乎不可能。可国人的心绪与其他国家的国民大不相同的是,别人分享的可能是成功的喜悦,我们却只有眼馋的份儿。对科学发展颇为自信的中国人,其间不乏不平不甘之气。如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曾介绍,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启动以来,中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按科技论文数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世界第五位,论文数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总之,中国的科研实力堪与世界强国比肩,却长期缺席诺奖,要保持平和从容的心绪看来也难。

中国的高校科研能力到底能排世界第几?据资料显示,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我国科技论文八成来自高校,但从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情况来看,在过去10年间,我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仅排世界第13位,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似乎更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写下《21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迄今为止,其所列项目中几乎每年都有获奖的。但他也预测中国人距离诺贝尔奖“确实很远”。以前是因为没资金,而现在“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体制、人才都需要跟得上”。在他看来,主要是科技体制出了问题,重大项目和方向的决策,有时是“由非科技专家感兴趣的热点来决定”。这样的体制里,肯定出不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苏尔斯顿,这个家伙只喜欢自己做研究,既不发表很多文章,更不追求论文发表到特别显耀的杂志。

每年诺奖颁布时国人总是心神难宁,一旦获奖者有华人身份,更是亢奋莫明。然而热乎不了几天,就会渐渐的冷却,乃至波澜不兴。待到来年,又如是这般,循环往复。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