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博士批发让人反思大学定位
www.fjnet.cn 2010-08-26 17:24  杨国栋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称,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大多数博士生称导师为“老板”,有的导师把博士生当作廉价的高级劳动力。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的横向课题100%由学生完成。(25日长江日报)

当很多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的官员和老板也戴上博士帽时,中国的博士已不再是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博士的公众形象也因此不断降低。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博士培养成了博士批发,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学术质量滑坡并不奇怪,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当年教书育人的圣地,而是越来越公司化、企业化了。虽然“教育产业化”的说法近年来已无人再提,但很多大学的领导者却依然是这一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们的心思不是用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上,一心只想着如何多赚钱。大学的文化味越来越淡,铜臭气却是越来越浓。

在这种环境里,本来应该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逐渐变味,博士生成了导师的廉价劳动力,博导成了老板,师生关系变成“雇佣关系”。博导指导学生成了学生帮导师完成科题,学生的论文只能自己独立解决。没人教,也没时间学,难怪如今的论文抄袭之风会愈演愈烈。

一些高校明知博士生的论文存在问题,但仍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通过论文答辩。其原因除了考虑学校声誉外,主要还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毕业率,增加对报考者的吸引力,以招收更多的博士生充当廉价劳工,为高校和博导赚取更多的金钱。在这种情况下,博士生的实际教育水平并不是高校考虑的重点,能否扩大博士点,增加博士生人数,提高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才是高校最关心的。

博士生教育的“大跃进”,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校的国际声誉,也直接导致博士水平的下降和合格科研后备人才的匮乏。围绕博士生教育的乱象应该也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现有的博士生教育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只有严把博士学位的出口关,提高博士淘汰率,才能有效保障博士的培养质量。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对博士点的质量调查和考核监督,另一方面也要改变现有的论文答辩模式,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导师互相邀请改为教育主管部门随机抽取,博士论文答辩也应尽量公开进行,以防弄虚作假。

但要真正改变中国博士生培养的不正常现象,还是得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改变大学重经济轻教育的现状,把大学领导和博导、教授们的注意力从赚钱转到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让大学重回教书育人的正确轨道。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