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中,自主招生改革变异为取消或分解统一高考,而回避打破集中录取。这种变异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坚持公平公正 深化高考改革》。戴家干在文中针对有关高考的争论进行了回应,他说,无论是“强化高校自主招生”还是“强化绝对大一统”,都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他解释说,如果取消全国统一高考,代之以各高校自主招生,势必大大增加考生的备考负担和考试成本。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考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考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诚如戴主任所描述的,现在社会上对高考改革有着两种比较极端的思路。有人认为高考扼杀学生个性、忽视高校及地域差异,建议取消,代之以各高校完全的自主招生。还有一些人则呼吁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加分等政策,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统一录取的绝对“大一统”,以维护“分数公平”。
高考改革就在这样的“拉锯”中,陷入僵局。在笔者看来,这是错误地理解自主招生,把统一高考与自主招生相对立所致。当前对于自主招生的认识,大多是学校单独举行考试、自行进行招生。这种招生模式,在高等学校不多、招生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是可行的,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显然会面临招生成本、招生公平等严重问题。不幸的是,从2003年开始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正是按照这种思路在推进。由此,让公众严重误会自主招生。
其实,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并不矛盾。在美国,大学的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就是与统一测试相结合的,大多数高校都认可SAT(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将其作为申请入学的重要材料以及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学校的招生自主性体现在赋予统一测试成绩不同的权重,自主结合统一测试成绩、申请者中学学科成绩和大学面试考察综合评价申请者,自主录取。其中,采用统一测试成绩,一方面可以保证评价的基本公平;另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组织测试的成本和学生赶考的成本。
在我国,统一高考是与集中录取相联系的。与自主招生相矛盾的恰恰是集中录取。实行自主招生,本质上应该打破集中录取。也就是说,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高校可自主提出高考成绩要求,达到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多所学校,高校再结合考生的高考成绩、中学学科成绩以及面试考察成绩,独立录取学生,每个考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从中选择确认一所。这样的招生模式,既有统一测试作为公平的底线,又体现了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
但在实际操作中,自主招生改革却变异为取消或分解统一高考,而回避打破集中录取。这种变异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打破集中录取、实行自主招生,意味着政府教育部门必须把招生权全部交给高校,高校必须把选择权给学生。而这无疑动了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奶酪。由于不愿意放权,自主招生就在集中录取的框架下做文章,这让公众既怀疑“自主招生”的价值,又担忧“自主招生”的公平。
- 2011-01-13高考“一年多考”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 2011-01-10高考改革方案不宜全国都下一盘棋
- 2011-01-10高考改革方案应响应民意尽快落地
- 2011-01-07高考改革路线图关键要抵达公平正义
- 2010-11-29万余家长签名上书是对高考公平的呼唤
- 2010-11-25欠发达地区何以成“高考移民”重灾区
- 2010-11-22高考加分应赋权高校 而非赋权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