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传承苏区干部作风,让师生关系“拨云见日”
www.fjnet.cn 2011-03-08 14:05  黄林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柴米油盐都想到,问寒问暖情义重。”透过这首土地革命时期苏区传唱的民歌,当年苏区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仿佛历历如在眼前。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再也用不着“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了。但是,当年苏区干部主动工作、亲民爱民、乐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香,熠熠生辉。传承苏区干部作风,对解决当今各行业各领域的诸多矛盾问题仍有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教育领域,不时有媒体披露学生(或家长)与教师的“火拼”事件,象珠海老师殴打学生的“旋风门”、网络热传的“师生课堂抡凳互殴视频”、吉林市实小班主任被家长殴打致流产……让人感慨不已。大家都很纳闷:老师和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是一致的,本应是温馨如亲戚般的关系,如今怎么会屡屡“火拼”呢?

对此问题,笔者也一直在思考,并曾专门撰文呼吁有关部门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教师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的“一刀切”法规,制定教育惩戒细则,从规范管理方面防范悲剧发生。尽管这些呼吁赢得了不少读者的赞同,可我潜意识里却总觉得当下中国教育还缺失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闲暇之余,我喜欢到红色圣地旅游,除了怡情,更多的是想从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中得到心灵启迪。近日,当我在福建上杭“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看到这首称赞苏区干部作风的民歌时,我潜意识里一直寻求的“更重要的东西”终于有了答案。

原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有一次在福州市温泉小学调研时,他问学校的老师:“你们现在都采用什么形式家访?”该小学校长回答 :“现在家访有多种形式和渠道,比如QQ群、博客、电话和短信等。”听到这样的回答,也许有些读者会为学校“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家访形式叫好。然而卢展工却说:“我主张老师还是要多上门家访,面对面地交流,能亲身感受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有直接、全面的了解,使老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关系,让家校贴得更近,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教育。”

看到这里,笔者不禁暗暗佩服卢展工不愧是教师出身的行家。是啊,如果没有真正深入一线,没有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再好的科技手段,再新颖的形式也可能沦为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师生火拼”悲剧很大程度折射的是家长对学校的的不信任关系。家长为什么会不信任学校呢?很大程度是由于彼此平时缺乏情感沟通。沟通少,没有彼此理解的基础,一件很细微的小事都可能“引爆”师生关系。

有一位班主任朋友曾向我诉苦,说他的一个学生很啷当,打电话叫他家长到学校办公室来配合处理,前几次还比较支持,后来家长不仅人不来,甚至连电话也不接了,真是没办法。

我笑着问他:你去过那个学生家里几次?他回答没去过。我和他交谈一番后,告诉他:第一,你要多到他家去家访,多了解情况并增进和家长的沟通;第二,家长到学校配合处理时,你不要直接把他带到办公室,而要先请他到自己房间坐;第三,不要家长一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讲孩子犯错误的事情,要先拉拉家常。半年以后,这位班主任高兴地告诉我:你的办法真管用,现在这位家长成了我的朋友,很支持学校工作,孩子的表现也好多了。

现在,一些教师往往以薪酬少、社会地位低为由,缺乏主动工作的热情。笔者非常理解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苦衷,但我认为,不管有一千个理由还是一万个借口,只要还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就要满腔热情地主动工作。我坚信,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传承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多用心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师生关系一定会变得如鱼水般和谐,中国教育一定能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