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打造成“诗人县”,秭归人民是不都写诗
www.fjnet.cn 2011-06-07 08:09  贾志勇 来源:    我来说两句

中国诗歌协会在湖北秭归举行授牌仪式,授予屈原故里秭归“中国诗歌之乡”称号,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之问表示,在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之后,秭归县将适时提出打造中国首个“诗人县”,让秭归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诗人朝圣之地。(6月6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诗协在端午节授予屈原故里湖北秭归“中国诗歌之乡”称号,对于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有着积极意义。但因为秭归是屈原故里,就成了“中国诗人之乡”,这个“高帽”太大了,有点言过其实,华而不实,甚至是自大狂。

既是“中国诗人之乡”,就该是除了屈原,还有众多的诗歌爱好者,并且在诗歌创作上有突出成绩,尤其是屈原人格精神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相信这两点,秭归都不具备。起码,秭归人民没有多少人写诗,没有几个诗人。所以,当地官员要打造“诗人县”,就让人迷惑。

试想,全国、全世界的诗人都到秭归“朝圣”时,当地除了屈原雕像,除了屈原的几部诗集,屈原以降竟没有一个诗人与之匹敌,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难道就没有愧对屈原、愧对屈原故里以及这个“诗人县”称号的羞赧吗?一定会有的。

一旦“诗人县”普通人都没有这种羞赧,甚至不知诗歌为何物,不理解、不认同屈原及其精神,更甚至认为屈原是个“异类”,那全国、全世界的朝圣者们,岂不要饱受当地的冷嘲热讽?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基于诗歌及诗人境遇的有感而发。看看大学,有几个人写诗;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有几个人写诗;看看诗歌在主流媒体中占据的位置,看看那些屈指可数的诗歌报刊或杂志;看看一首诗歌给予创作者多少物质回报;看看多少诗人因为不堪经济社会的种种压力而走上绝路!诗歌,越来越小众化、边缘化,诗人在遭受着方方面面的挤压。

在公共场合,给某人一个大诗人的赞誉,恐怕没谁欣然接受。甚至“诗人”已经与“小姐”称谓一样,具有歧视意味了。诗歌及诗人的凄凉景象,大致如此,除了同情,谁都无能为力。

这样的语境下,秭归人民是不会掀起写诗热潮的,执意打造“诗人县”定是费力不落好的。我们当着秭归人的面夸赞他们,你们秭归人真厉害,人人都是诗人。估计秭归人民即便当时不反驳,背地也是会骂的。

由此可见,历史文化名人固然很多,但不是谁都可以拿来随便“打造”的。许多人也都知道,秭归也是古代美女王昭君的故里。如果秭归借机打造一个“美女县”,行吗?估计秭归人还是会骂的:“你才是美女,你们一家人都是美女!”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