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卖地收入21年增长6732倍
www.fjnet.cn 2011-09-29 08:12 叶檀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地方政府不可能一夜之间转变身份,过渡办法是逐步降低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投资效率上来,新增的投资与基建等,放手交给民间企业实行。
21年的时间,中国土地价款增幅高达6732倍。
清华大学管清友先生取材于1989年—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国土资源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数据,得出中国土地价款增幅的结论:从1989年的4.47亿元,到2010年的30108.93亿元,21年间土地成交价款增幅达到6732倍,年均上升320.57倍。
这样的天文数据并不奇怪。除了地价上升等客观因素之外,土地溢价的最大受益者是掌握土地配置权的地方政府,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地方政府自然有足够的动力拍卖土地、推高地价。
但一味痛批土地财政是思维的懈怠。我们必须追问的是以下两个问题,土地财政推行20年有没有合理性?有什么其他财政收入能够替代如此之高的卖地收入?
必须承认,在目前的体制下,土地财政有其合理性。
一方面,在21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转型过程支付了巨大的成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靠土地财政支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地方投资公司的实际拥有人,是地方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是市场的深度参与者。
只要目前的体制不变,地方政府是市场参与者,是投资家,是国企赢利的拥有者也是国企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地方政府就会维持目前的资源溢价。在土地溢价下降之后,地方政府将追捧煤矿、有色金属甚至水资源等,能够归地方财政的一切资源都在上涨的范围之内,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逐渐剥离地方政府的直接参与市场的种种身份,资源价格才能摆脱狂躁,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相关新闻
- 2011-09-20土地有偿使用先瞄准垄断国企
- 2011-09-03土地财政缩水是中国国民之福
- 2011-07-20对土地保持应有的敬畏
- 2011-07-15食用油涨价再次敲响“土地抛荒”的警钟
- 2011-07-08土地问责止于市县级?
- 2011-07-08对土地违法还需有更多问责手段
- 2011-07-08土地问责风暴还需精准定向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