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分批开家长会”与教育歧视何干

www.fjnet.cn 2011-11-23 09:24  佘宗明 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理性不应成激情的奴隶”,可有些时候,我们偏偏掉进“激情式批判”的陷阱,而忘了理性审思。比如,北京大兴七中依据单科成绩,分批召开家长会,旨在跟家长沟通,就被指“按成绩将学生等级划分,伤害了学生自尊”。(11月22日《新京报》)

绿领巾、红校服接踵而至,恍惚间,我们俨然身处“歧视通行”的错乱中。举凡“差异化对待”的现实符号,都会让我们加倍警惕,唯恐不平等的病菌发酵,贻害着教育肌体。

而今,“分批开家长会”一经曝出,就跟“翻版绿领巾”对上号。它俨然是个猎物,满足了许多围观者的“批斗欲”,成了他们虚无主义煽情的道具:连开个家长会,都不肯一视同仁;歧视病毒,已攻占了教育的领地,加剧了病患……

“歧视焦虑”、公平饥渴,成了民众心结。这无可厚非:在乱象充斥、公平元气重伤的年代,人们久经创伤后,没法淡定,变得如履薄冰,提防着“狼来了”之祸。“疑事从有”、负面想象,是与自危感一起衍生出的“本能反应”。

“分批开会”,倒在了民众的敏感过度中。尽管校方一再解释,学校旨在“因材施教”,而非等级化划分,可这堂皇的解释,仍挡不住舆论口水的汹涌袭来。书斋化的猜想,理所当然的推理,都在把“分批开家长会”当做鞭挞的靶子。可猜疑未必属实,“分批开会”又有何原罪可言?

对成绩略好者,发现特长;对暂时落后者,了解家庭环境。这套策略,其实很靠谱:不是每个人的天赋都不分上下,后天努力也各不相同,成绩差异是“有教无类”抹杀不了的。既然差距存在,那么“各个突破”就无需苛责。

或许,“分批开会”会让学生有些难堪,让家长略感不快。“成绩逊一筹”,使他们生出“低人一等”的感触来。换言之,灼伤了其自尊。但这是种价值误区,因观念混沌造成,不是“分批开会”惹的祸。学生和家长理应价值纠偏,懂得考试成绩的好坏,不等于机会的层次化分配,更不能跟人格高下挂钩。

尽管歧视之害,已弥散在教育的众多角落,但这不能抹消“因材施教”与“歧视”之别。我们草木皆兵,把“分批开会”看做公平的假想敌,很可能会伤害了另一种公平——因为讲求“一刀切”式公平,学生将失去了个性被发掘的机会。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