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强硬,还是潜规则强硬
www.fjnet.cn 2012-02-10 09:02 刘远举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那么,是谁在刷票?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圈,靠刷票把应用推到苹果商店前10名的,并不罕见。一些质量不高的应用通过这种虚假的评价来增加下载量。一方面获取直接的利润,另一方面则通过售卖庞大的用户信息来牟利。 而对这个漏洞的逆向应用则是,恶意刷回复和刷分,误导苹果判断。恶意的竞争对手只要对自己竞争对手的老产品猛刷恶评,而对其新产品大量刷好评,就很容易让苹果误判,并采取下架封杀等行动。近日360的口信和手机安全卫士分别被刷大量差评和好评正是这思路的体现。而360被封杀的新闻则会再度让人们回想起360的种种过去。这无疑是一箭双雕的精准打击。 显然,360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再度引发一轮360和金山、腾讯的口水战,笔者无意评说这些技术含量低劣的口水战,这种层面的竞争实在太糟糕。如果仔细琢磨苹果在中国的风生水起,在此次事件中的强硬,再联系到近来诸多在中国的外国公司的丑闻和失败——从康菲、到肯德基的食品安全、到一些外国公司行贿,也许能捉摸出一些值得玩味的东西来。 苹果是一个硬件产品提供者,又通过App Store提供软件产品,它占据了整个封闭体系的全部环节。而较之于其他在中国的外国企业,苹果是超脱的,除了和中国电信和联通谈好合约,以及少数的零售员工外其余都在美国。苹果是封闭的、强势的,App Store模式和美国本土一模一样,苹果的决策都在美国,甚至360产品被下架也需联系美国本土寻求解决。正因为如此,苹果不用顾及中国的IT生态,不用顾及人情、政府部门,只以自己规则为准,一旦发现则毫不手软,全部产品一起下架,调查清楚之后,才重新放行。 这展示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水土不服的外国企业——克扣奶农的雀巢、豆浆门的肯德基、黯然离开的google、漏油的康菲、行贿的艾利丹尼森……这些企业也许在坚持自己的模式,但从员工、到场地、到管理部门,却都深深地中国化了。而苹果从来就没这个打算和需求,冷冰冰地在美国,告诉国内的IT企业:这才是真正的美国企业,没有潜规则,只有明确的规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21]“苹果”饥饿陷阱忽悠中国市场
- [ 01-09]2011:苹果年
- [ 11-29]种苹果
- [ 11-17]追逐苹果的路上,饿死还是撑死
- [ 10-21]请明星宣传苹果更似缘木求鱼
- [ 10-20]明星代言提高苹果知名度是权力的单相思
- [ 10-20]“白水县请许晴代言苹果”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