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给创新的大树以足够的生长空间

www.fjnet.cn 2012-08-20 08:16  采桑子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天津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近日成立,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仪式,在祝福的同时,这些中国顶尖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提醒各级领导,对这个新生的研究机构要有点耐心,不能急功近利。(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有情形表明,我们的时代,创造性的工作,也正被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所量化。现在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越来越急功近利,相关科研人员在科研方面考评压力越来越大,比如一年中发表论文的篇数、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的次数、发明创造之有无,每年都有具体的数量标准,并直接转化为与个人分配和社会地位相关的考核分值。

科研考评本来是为了鼓励和奖掖科技创新,但是由此所造成的权力治理学术、不当的考评压力以及科研创新短视症,恐怕也是一些科研院所所始料不及的。而与此相对应,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科研考评则看起来“松懈”得多,但为什么人家不仅没有荒废学术,反而能够有更多更靠谱的学术创新成就呢?

显然真正的创新成果,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生长空间的。旅美学者薛涌先生曾撰文介绍:美国“历史学博士一般都要花9年时间在研究院当注册学生,而从大学毕业到拿到博士的平均时间,竟达11.3年!而其他学科的博士,则要平均当7.4年的注册学生,从本科毕业到拿到博士学位的年头是10.3年。没有足够的时间,难以让自主创新的灵感和思考足够地发酵,哪里会出现真正的“数十年陈酿”般的创新和论文呢?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如果让这位渊博且又不羁的博士年年交论文,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如此重要的鸿篇巨制诞生了。

如果把创新成果比作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关管理者,则尤其需要转换落伍且急切的学术治理思路,在寄予厚望的同时,给予学者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 采桑子(武汉 职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