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关注 > 正文

“三群”联动统筹陆海发展

www.fjnet.cn 2012-09-21 07:02  王开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总目标,从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出发,提出加强陆海统筹的新的发展思路。《意见》指出:“以推进沿海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联动发展为重点,加强海岸带及邻近陆域、海域的重点开发、优化开发,形成以若干高端临海产业基地和海洋经济密集区为主体、布局合理、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海峡蓝色产业带。”在陆海统筹思路中,提出了包括建设福州、厦门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推进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6大重点海湾开发,以及加强特色海岛保护开发等设想。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发展正从“重陆轻海”向“海陆并重”转变。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陆海统筹新思路,适应了时代发展大趋势,也是福建发挥海洋港口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而省委、省政府几年来提出的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三群”联动的发展思路,既是实现陆海统筹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多年来福建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三群”联动、陆海统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港产联动。大家知道,我省港口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有包括6大重点海湾在内的大大小小海湾125个,其中深水港湾22处,可建20万—5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岸线长达4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这么多深水泊位,可以建集装箱港或者散货运输大港,还有许多传统渔港、养殖基地也坐落在这些岸线。究竟怎样开发这些岸线资源,或者说港口怎样定位的问题,就变得格外重要。

二三十年来福建港口建设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港口建设不能单兵突进;再好的港口,如果没有后方腹地产业的支撑,港口往往会变成死港。在“三群”联动中,产业群的支撑是港口群建设的生命线。《意见》将“全力打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作为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头戏,正是着眼于厦门湾腹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厦门、漳州的电子信息产业、石化及其加工业、机械装备工业(含汽车、船舶)等等,为厦门湾港口群大进大出提供了大量的货源。按目前发展趋势,到2015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2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箱。没有港产联动,就没有厦门港。

不仅是大港,小港建设也不例外。石狮市石湖港在短短十年间,从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年货物吞吐量达2000万吨、集装箱运输超100万标箱的中型港口,出乎许多专家的意料。原因很清楚,石湖港背靠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服装、运动鞋、石板材、水暖器材、食品等为该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大量货源。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港产联动太重要了。当港产联动进入良性发展状态后,市场经济自会用“看不见的手”,让港口与产业互相促进,实现双赢,产助港兴,港促产旺。

二是港城联动。建设美丽、宜居、宜业的港口城市或滨海城市,是沿海人民的梦想;但这个梦想要变为现实,离不开港口与后方城市之间的联动。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原因,加上海峡两岸长期对峙,我省真正称得上滨海城市,城在海边、海在城边的城市并不多,厦门算一个。其他城市,包括福州、泉州、漳州、莆田、宁德,核心城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距海岸线有较长的距离。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新的生活空间,既是海洋经济强省发展的需要,也是福建沿海人民的普遍愿望。

当然,滨海城市的建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稳步推进,从实际出发,从经济科技实力出发,从港城联动、相互统筹的高度做好规划。这几年我们有很多港城联动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厦门先建设海岛型城市,然后城市逐步向集美、海沧发展,现在又通过厦漳泉同城化,城市进一步向厦门湾南岸发展。福州通过马尾新城建设以及福清、长乐沿海建设,有望成为滨海城市。泉州通过泉州湾开发,行政中心迁移至海边,也加快了滨海新城建设。宁德蕉城区,通过东侨新区、三都澳南北岸公园建设,滨海城市也显现雏形。

三是产城联动。城市要发展,离不开人口集聚,而人口集聚既取决于这座城市产业的发展,还取决于产业的类型。没有产业(主要是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撑,就没有就业岗位,就聚集不了大量人口,到头来,城市就是一座空城。即使有了产业,但产业形成不了“群”,或者产业以资金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城市人气也不会旺。因此在规划城市时,产城统筹确实不可忽视。比如湄洲岛是一个名闻遐迩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但要在岛的对岸建成妈祖新城,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新城一时还难以建好。

港产、港城、产城三个方面的联动,三者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唯有努力推动“三群”联动,陆海统筹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它在推进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