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关注 > 正文

以三个“统筹兼顾”构建四大产业基地

www.fjnet.cn 2012-09-25 06:57  王开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中之重。《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度重视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提出“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意见》从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明确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四大产业基地: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高端临海产业基地、现代海洋服务业基地和现代海洋渔业基地。这就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任务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并有了具体的发展载体。

近几年来,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4419亿元,占全省GDP的25.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7%。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成为继广东、山东、浙江之后全国第四个试点省份,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现代海洋产业四大基地建设、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已成为福建海洋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对四大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我觉得当前要特别强调三个“统筹兼顾”。

其一,统筹海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这里的产业主要指的是工业。《意见》中的海洋传统产业主要包括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钢铁、造纸等在临港区域集聚的重大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前福建海洋工业的支柱。海洋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和邮轮游艇产业等,是最近几年国家鼓励、福建优选的产业,发展势头快,前景看好。当前,这两类产业的发展急需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资源。传统海洋产业要向高端发展,坚持产业规模扩张与空间布局优化相结合,引导传统产业的重大项目向临港区域集聚,“培育出一批全国领先的高端临海产业集群和基地”。对待传统产业,发展思路应该是推陈出新,而不是弃旧迎新。落后产能要淘汰,但完全放弃原有基地,推倒重来,也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方面,我们有很多选择。《意见》所提出的四个重点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符合福建实际。比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就是立足于福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的。这几年,福建在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海洋工业微生物产品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福州、厦门、泉州在海洋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方面发展很好,漳州、莆田、宁德等地也建立了海洋生物产业园。在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方面,一要坚持立足本地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二要防止一哄而上,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海洋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可以相辅相成。比如船舶修造业,属于传统产业,这几年由于国际市场变化遇到了困难,但属于新兴产业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却成为船舶行业的新增长点。而发展海工产品,包括海工辅助船、海洋平台供应船、大马力多用途海洋工作船、铺管船等,又离不开传统船舶修造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其二,统筹海洋三次产业发展。《意见》提出,福建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要从2011年的7.9∶44∶48.1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的4∶44.5∶51.5。这意味着今后我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要进一步突出海洋服务业与海洋工业。在海洋工业方面,将继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在海洋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在海洋渔业方面,《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海水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积极拓展海湾外养殖、深水海域底播养殖。”这些都体现了统筹兼顾的发展。我们之所以强调海洋三次产业要统筹兼顾,主要是针对当前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发展海洋经济,几乎是言必称“临港重化”。临港重化要发展,但不能全线开花,一定要坚持“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渔则渔”的发展思路。比如,目前为了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不少天然渔场作出了贡献。适当的牺牲是必要的,但有关部门应当帮助养殖户建设防波堤,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为渔场向外海转移创造条件。

其三,统筹产学研政。《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在这方面,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突破海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主力;政府则主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扶持。以政府扶持为例,省政府目前出台的支持、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9条措施就非常具体。而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就有一个扶持重点问题、资金分配问题。这些都需要从全局上对产学研多方的需求,予以统筹兼顾。(福建日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