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只为书读死了
www.fjnet.cn 2012-10-18 15:55 陈科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40岁从学校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被村人当作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其父为此服毒险些丧命。(中国青年网10月17日) 苗卫芳因考研成功曾被作为家乡人的骄傲,为何毕业后求职却连连碰壁?硕士研究生毕竟是人群中的少数,如果连他们都求职无门,那大多数没有这个学历的人不是就业形势更糟,观察周围,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果真要因他一人的遭遇来认定“知识无用”,那才是最大的误解。 仔细追寻苗卫芳的人生轨迹,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导演他的悲剧人生(到目前为止)的,完全不在于读书太多读傻了,而在于观念陈旧思想僵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死读书。能入书而不能出书。 首先必须说明两点。一则,种地并不可耻,劳动致富没什么不好,只是这于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苗卫芳而言,专业既不对口,也谈不上体力和技术上的优势。二则,换个角度看苗卫芳,他是优秀而坚韧的。因境贫寒,高二就被迫辍学的他并没有听凭命运的摆布,国家放宽高考的年龄限制后,他一边教书一边自学,三年拿下专科,五年拿下本科,又于2008年一举考上研究生,试图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他终于看到了人生的曙光。读书三年,他还写成了30万字的小说,其中不乏他自身的奋斗史。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毕业后的他在求职中却连连碰壁,最后被逼无奈只好回家种地,本来疾病缠身的老父自觉颜面无存服毒险些丧命。是谁制造了这样的悲剧,笔者认为,除过40岁的年纪偏大给他求职带来障碍这样的客观原因,最根本的障碍恰恰在他自己。 首先,他没有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即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苗卫芳有他的文学梦,在校期间就写出了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二月兰》,毕业后他的理想是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以方便自己继续进行文学创作。而这样的“铁饭碗”至今没找到。经熟人介绍,他曾到保定东方双语学校工作,负责校报编辑和领导讲话稿写作,仅仅十余天便辞职。他自己解释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个适合的写作环境”。 苗卫芳的家境并不好,高中辍学后从事着收入微薄的半工半读生活,研究生毕业后父亲疾病缠身,按理他应该首先关注于家庭经济收入才对,实际上他却仅仅因为“该校领导(指保定七中)总想骂人”以及“没有写作环境”这样的借口匆匆离职了。生存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却一味抱持着内心的清高追求理想,这样下去,若非家里还有几亩薄地,真的会饿死人的。这一点,他可能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也许,在苗卫芳的心里,真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吧。 其次,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主动发现并克服职业发展中的“障碍”。苗卫芳曾到保定七中应聘,试讲中因口才欠佳被淘汰,他对此总结的原因是“招录不公平”;今年7月,曾有灵寿县护驾曈中学主动邀请苗卫芳去任教,可惜对方出价2500,苗的要求是2800,只因300元的差价没有达成合作,其结果是一分钱工资没有。不晓得苗卫芳为什么较这个真,他放不下的究竟是300元呢,还是他硕士研究生的身价和可怜的所谓自尊。借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来解释这一点——在你还没有大的成就之前,你的自尊并不重要。在苗的眼睛里,为什么总是错在别人,自己就不愿作一点改进和妥协呢?殊不知这一点点的固执却恰恰成为他的境遇更加悲惨的症结所在。怨天尤人,铁定没有出路。 再者,一味求稳,逃避现实。市场经济时代,稳定的“铁饭碗”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已经不复存在,却是苗卫芳“宁缺勿滥”的执着追求。面对种田的日子,面对村人的种种讥讽,他却说自己有“耕读情结”。不知道面对贫困的家庭,面对疾病中唉声叹气的父亲,他的耕读又如何田园的起来?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新华社记者到陕北采访,遇到一个放羊娃。记者问,你放羊做什么?回答:挣钱。又问,挣钱作什么?答:娶婆姨。复问,娶婆姨作什么?答:生娃。再问,生娃做什么?答:放羊……苗卫芳一定程度上就和这个放羊娃一样,把自己苑囿在一个没有突破的循环里,自我陶醉、日渐窘迫。 说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数年前,陕西西安曾有记者写过一篇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的报道《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报道讲述了陆步轩的故事,现在想来,其中诸多细节表明,在生活追求上,苗卫芳和他很有相似之处。 毋庸质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很显然,知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和决定因素。一个人,无论学历多高,如果一味认死理、钻牛角尖、思想僵化,逃避现实,自命清高,处理不好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想要获得大的发展,那也是不太可能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7]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催生"知识扼杀命运"
- [ 10-17]莫将高学历与高待遇划等号
- [ 07-18]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并不奇怪
- [ 07-17]扩招、高教与就业,那些老生常谈的病灶
- [ 07-17]就业率是反思高校扩招的镜子
- [ 07-06]研究生教育现状之忧
- [ 05-24]过度扩招让研究生教育成“注水猪肉”?
- [ 05-04]“厅长很忙”与“论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