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天消失近百个村落”警示了啥?
www.fjnet.cn 2012-10-22 09:36 武 洁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20日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冯骥才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10月21日中国新闻网) 如今,无论是财富还是人才,几乎都单向地由乡村流入城市。不难设想,当村落所在的地势已不具优势,甚至连村民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选择离开,失去人气与生机的古村落,走向破败荒芜乃至湮灭,似乎也是在所难免的宿命。 不过,假如认为村落衰败湮灭是必然结果,恐怕并不恰当。村落不该因为城市化进程而逐渐荒芜,乡土文明与文化理应得到传承和接续。它不仅应该是原住民的心理依托,更是城市人心理与文化栖居所不可或缺的。当城市缺乏乡土与历史的支撑,恐怕将失去立足点,甚至会因为找不到根系而产生漂浮感。 现代化本就不意味着喜新厌旧或是以新换旧,如何让现代化发展与村落文明协调起来,恰恰是发展的题中之意。欧洲的建筑与文明之所以令人仰慕,其实并不在于它有多少现代建筑,而恰恰在于其对历史建筑的近乎苛刻的保护。 中国,之所以享有东方文化古国之美誉,其实同样不在于我们建了多少东方明珠或鸟巢,而恰恰在于中国悠远漫长的历史文化。正如陈丹青先生所说,“我们的文明自信其实更多来自历史的深处”。 而吊诡的是,一边是有堪称“活化石”的古村落濒临消失,一边却是文化名村大举拆建。没钱保护“活化石”,却不吝巨资打造假文物,这背后的畸形利益链与扭曲的价值观,恐怕更需反思。 只有让乡村仍可触摸,文化可以感知,才算是真正具备了现代文明的气质。只有尊重历史的现代化,才不会自毁根基。现代文明,不能失去对于自身乡土文明的体认、敬畏与关怀。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2]保护村落不能忽视心理与文化补偿
- [ 03-23]重新发现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