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者医疗费应纳入财政预算
www.fjnet.cn 2012-11-10 10:10 叶祝颐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日前从江苏省南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该市即将出台的《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正在实施见义勇为的人员,应当予以援助和保护。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及时组织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拖延救治。(11月9日《燕赵都市报》) 该出手时就出手!见义勇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在犯罪分子嚣张或者他人处于危难之时,都应该伸出正义之手。正是因为有广大见义勇为者的满腔热情与无私奉献,社会才变得美好和谐。南通市规定,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应当开辟“绿色通道”及时组织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拖延救治。如是举措无疑是对见义勇为者的慰藉与关爱,有利于保护公民见义勇为的积极性,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见义勇为的舆论氛围。 见义勇为者权益保护的范围广泛,而医疗救治是见义勇为者的核心权利,是落实见义勇为者其他权益的基础。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医院应该责无旁贷地救死扶伤。医院不仅没有理由拒绝救治见义勇为负伤者,也不应该拒绝任何一名伤病患者。 虽然政府一直强调医院要救死扶伤,舆论一再呼吁医院不能因为利益拒收病人。但事实上,医院对交不起医疗费用的伤病者见死不救的现象并非个别。医院往往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往往都是谴责医院对患者严重不负责任,践踏患者权利。但是谴责归谴责,医院不救人的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当然,医德滑坡、医风不正,是医院不愿意见死必救的原因之一。但是无可否认,医院不救人有其苦衷。 尽管公立医院仍然占据着市场主流,但是在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欠缺的语境下,医院又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多靠创收来保证医院正常效益。如果医院救治医疗费用没有着落的伤病者,往往很难从政府得到政策倾斜与经济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医院不计报酬先救人,显然有些为其难。如果急救账单无法兑现,成了医院的包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后劲与医生救死扶伤的积极性。地方法规要求医院必须救治见义勇为受伤者,关键还应该完善配套措施,把见义勇为负伤者救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说,政府对困难群众、流浪乞讨人员、身份不明伤病者医疗费用也应作出制度安排。为打破医院见死不救坚冰打开制度出口。 保证每个伤病员的治疗权利与生命权利是医院的职责,更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不仅要强调医院对见义勇为伤者积极救治,还要给医院做经济后盾,让医院愿意救治包括见义勇为伤者在内的危重患者。如果不能疏通医疗费用出口,即使医院迫于道德舆论和法规制度压力,勉强同意救人,救人是否全力以赴还要打个问号。 因此,要解决医院见死不救的问题,不能寄希望于对医院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让医护人员高度自律;也不能满足于患者求助、媒体呼吁、政府施压、医院救人的被动救人模式。而要建立长效救人机制。政府主动承诺为见义勇为伤者等特殊群体医疗费买单,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引导医院救死扶伤,才能诠释公共财政情怀,体现政策善意。 从长远来看,完善医院救死扶伤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医疗补偿制度,政府应为包括见义勇为者在内的特殊群体提供医疗费支持,补齐医疗救助特别是大病救助短板。在国家新医改政策中对此应予以规范,彻底打通见死必救医疗费用的制度出口。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0]及时救治见义勇为者,别成空文
- [ 11-08]立法倡导答谢恩人的良苦用心
- [ 10-10]见义勇为享受住房保障赞许之余的反思
- [ 09-14]对待见义勇为,应避免陷入两种极端
- [ 09-12]见义勇为认定宜宽不宜窄
- [ 09-06]“下河救人”怎会不属见义勇为
- [ 07-27]以制度保障英雄流血不流泪
- [ 07-26]褒扬见义勇为既要奖励更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