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忘本的大学生,是社会教育之殇

www.fjnet.cn 2012-11-14 11:46  王继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家人辛辛苦苦,供小儿子一直上到大学,并且毕业后留在南京,成家立业。按说,这当儿子的,应该好好尽孝心,可没想到的是,老父亲大老远从湖北老家赶来,想看看孙子,儿子却不让他进家门。(搜狐网11月14日)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国人从小就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课程。可是,一个已经获得社会认可的大学生,却做出让一个普通百姓都不如的事情,让人在愤怒、愤慨与震惊之余更深刻反思,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成果、效果以及功能!

教育的功能,勿需多言,它在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更承担着培育国人文化、道德、思想等等内在素质的重任。因此,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点不为过。

可是,在当前教育日益驱向于“功利”、“有用”的价值导向下,不仅仅学生忘了教育的“本质”,社会也变得浮躁不安。道德教育的失责、淡化,潜移默化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上不断曝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道德滑坡所导致的冷漠事件。

如今,社会道德教育又再一次挑战底线,儿子竟然嫌弃农村父亲太丢人而拒绝其进家门看孙子。呜呼!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是父母含辛茹苦供其上学,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成果!

一个可以嫌弃父亲的人,我们能指望他效忠企业、尽忠国家?我想这样的人才,即使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也还是不培养为好。

何况,我们党和国家在人才使用上也一直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尤其是注重德为先。可是,从整个社会各个层次的道德、公德等方面来看,我们的教育实在难辞其咎。

当然,像这起大学生忘本,嫌弃父亲的事情可能只是个例,而且,他可能也有难处,比如,怕影响刚刚生产的妻子情绪,可是,无论有何难处,是不是社会的个别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警示我们的教育观念,也以一种“现场说法”的形式敲响了道德的警钟!(王继凯)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