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地方投资冲动背后的隐忧

www.fjnet.cn 2013-01-19 10:58  杨  涛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期,各地纷纷出现大规模投资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投资冲动带来潜在通胀压力,已成为历次经济周期波动中常见的现象。然而这并非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在地方投资冲动背后,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隐忧,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首先,在当前中央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虽然许多地方开始调低GDP增长预期,但仍有多地“轰轰烈烈”的投资计划上马,表明了“以质量代替速度”的模式转变,在当前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一方面,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在给我们带来类似过去“亚洲四小龙”式的高增长之后,内在弊端逐渐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与此相关,在政府主导模式下,当前也没有真正转变机制,使得地方官员的政绩与GDP脱钩。对此,下决心约束政府的干预边界,同时围绕就业、地方公共服务等衡量指标,为地方官员设定一套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促进国内消费,提升最终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需依靠高储蓄、高投资的支撑。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无需适度降低储蓄和投资,更不表明现有投资结构是合理的。应该说,虽然从固定投资的资金来源看,政府预算内投资的比重逐渐降低,但是国内贷款、外资和自筹资金等,莫不在其背后体现着政府影响力。同时,在项目立项选择、运作过程、后评价等方面,仅靠行政监督是不够的,因此才会出现桥梁等公共工程中经常出现的“脆脆”现象。因此,一方面,解决投资导致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不能只靠加强行政干预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对于地方公共性或准公共性投资,还应当引入更广泛的监督约束机制。

最后,考虑到中国作为巨型经济体的地区差异性,将来需要更好地利用市场竞争。因此,在弱化地方的GDP和投资竞争冲动的同时,还需激发其新的竞争动力。从促进总供给角度来看,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中,在廉价劳动力和资本积累难以持续时,应引导地方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支撑方面开展有效竞争。而从增加有效需求角度看,应促进居民消费竞争,如消费市场金融体系、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完善等。

应对这些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而是必须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转型与体制改革需要,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