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情绪的触键

www.fjsen.com 2013-03-25 06:52  肖 畅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每天出门战战兢兢,随时有汽车鸣笛示意让道。办公楼下也被喇叭声包围,如不适应噪声,工作是无法展开的。汽车喇叭,织就了这座城市的声线。

坐在的士上曾有留意,每当绿灯刚亮的一刹那,后面的车喇叭就噼里啪啦响起来了。有的时候,一些私家车沿路无阻地飞奔,仍然要不免听见其欢快的喇叭声。遇见路堵的情况,车喇叭更会合理地响彻天空,不时会听见有节奏的喇叭声传来,一二三,三二一,这像球迷在助威,等待路况恢复竟如同等待一粒进球,充满焦虑和悬念,不安乃至亢奋的情绪在街道四处蔓延——一个喇叭响,个个喇叭跟着响。

与其说汽车喇叭是引人注意的,不如说已成为传递焦虑情绪的工具。喇叭轻轻一按,举世皆随你躁动。躲在汽车里的人,可能面无表情,但喇叭声无不例外地向车外呈现出一副躁动不安的面孔。看着一辆路虎,听见它传来凌乱、刺耳的喇叭声,你以为车里是个满身戾气的壮汉,谁知里面可能是个时尚的美女呢?

我不知道,是真的路况糟糕引车主躁动,还是情绪传递变得容易,所以人更加地躁动。车喇叭如同情绪的触键,越按它越躁动,越躁动越按它,人自我训练出了条件反射。钢琴键触发审美的情绪,喇叭触发被荷尔蒙包围的情绪。一种乐器的发明,可以带来新的音乐类型,而一种新的声音工具呢,可能只是扩大音量。在传统的广场时代,演讲者的声音要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他的声音必得融为身体激情的一部分;现在只用靠扩音设备,细声细语也轻易地变成咆哮雷鸣,演讲者与声音甚至可以来自不同的方位,声音与人分离,而群众要与一个无形的指令对话。

在上一届南非世界杯中,糟糕的呜呜祖拉让我看不见球迷的激情,翁鸣的声音让现场的情绪变得机械、单调。没有球迷声嘶力竭,没有球迷引吭高歌,他们的气息没有了节奏,即便球赛沉闷,“呐喊”依然激烈,因为一切靠呜呜祖拉代劳了。可以说,那一届世界杯没有球迷文化、球迷现象。情绪触碰一旦变得容易,人的情绪也将不由自主,它取决于情绪的触键,也即声音的代理工具。

齐泽克对西藏的祈祷者们做出观察后,深有感叹:他们把祈祷词系在风轮上,风轮转动即是祈祷在进行,而自己不必默念一词。事实上,宗教时代的偶像何尝不是如此?人们用泥胎为神赋予了人的形象,神的人格化,使得人以世俗情感附会神意,欲望代替了终极思考。今天的“偶像”又随处可见,招财猫被放在常见的位置,它举手投足之间,就代替了主人对财富的念想。我们都批判明星不堪的个人生活,这难道不是以明星偶像代理道德风气,从而开脱了自己?这些,又都是广义的代理工具,是情感、道德的触键,触发了一些莫须有的希望、道德敏感。

我们已经习惯了从代理工具中解放自己,譬如QQ表情代替自己喜笑颜开,敷衍他人而不必动用五官,情绪依然可以传达到位。但时间既久,工具也制造了我们的情绪,即如汽车喇叭,它随时让人保持莫名紧张状态,哪怕路况很好。而我只要知道车喇叭还没有在这世界消失,我一出行就焦虑起来了。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