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稚嫩的爱心岂容教育失德者扭曲

www.fjnet.cn 2013-04-27 10:15  王明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前日,丰台区南四环某幼儿园门口发生了这样一幕:不为地震捐款,孩子就拽着家长的衣服不让走。而在丰台区另一所初中,老师拿本子登记学生捐款数,很多学生跟风捐款超百元,老师也鼓励捐红色的钱。多位家长表示,这些募捐变了味儿,觉得学校和老师强制孩子多捐款。(4月25日新华网)

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灾难,再次引发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传递,人们或是捐钱捐物,或是在网络发布消息,纷纷以各自的形式表达对灾区的关心和帮助。但是在各种形式的捐赠活动中,某些学校向学生带有半强制性的收取捐款现象不仅一如既往地在进行,而且数额也似乎朝着越来越“理想和漂亮”的方向发展,这一现象不得不再次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觉。

“德智体美劳”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五项基本内容,其中品德教育被摆在首位,足见其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的善念和爱心,是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人文知识的熏陶和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中小学生从小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以善良感恩之心对待世界和他人。但是当灾难发生需要人们伸出援手的时候,并非只有捐钱才是体现爱心的唯一方式。捐款具有自愿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成人尚是如此,又岂能去要求全无独立经济能力的在校学生甚至幼儿园中的孩童?

归根结底,这种怪现象莫不源自于学校老师在观念上的错误引导和灌输。在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期,心智尚不成熟的阶段,便拿成人世界的那套规则来影响及误导孩子,使青少年过早地在心里形成了偏颇的荣辱及尊卑的观念。现如今,每逢教师节和老师的生日,即便是小学生都洞彻了这份“人情世故”,知道早早准备礼物表达心意。想当班干部的学生更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对老师下足“功夫”。作为教师,对此不仅不加以劝阻和教育,反而欣然接受,认为这本属自己应得,久而久之,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便变得不再纯真无邪。

老师和学校半强制性地向青少年收取爱心捐款,说到底不过是为了某一班级或某一学校的颜面,属于一种变相的“形象工程”,用多多益善的捐款数额来从侧面体现单位的教育水平和思想觉悟,在向上级教育部门呈交善款时脸上有光罢了。至于学生们在奉献爱心背后的攀比心和虚荣心,恐怕从来都不在老师和学校的考虑之中,。

捐献善款是为了平复灾难所带来的伤痕,但以此为名义将爱心一一“摊派”给学生,则不仅不能给青少年以有益的品德教育,反而是在一颗颗简单纯真的心灵上制造伤痕。孩子们虽然用捐款的方式参与了救灾,但是终究不明白善举和爱心的真正意义所在。为了孩子的自尊和老师心中的好印象,家长可以为孩子的“被爱心”而“埋单”,但是比之自然灾害或许更难抚平的青少年心理创伤,谁又来为孩子们扭曲的思想和行为埋单?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