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高管候选院士遭质疑要警惕

www.fjsen.com 2013-05-27 08:46  张枫逸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后,近日,中国工程院也对外公布了这项名单,并向社会公示一个月。在公布的560名有效候选人中,多位企业高管榜上有名。

据统计,560名有效候选人当中,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员占据多数,企业的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也占了相当比例。为何偏偏是作为“少数派”的企业高管被媒体拿来说事?显然,记者早已号准了读者的脉,知道哪些新闻要素最吸引眼球。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名企业高管入围工程院院士”的消息,迅速登上各大门户网站显要位置,引来网友的一片质疑。

按理说,无论是何种身份,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参与评选工程院院士,缘何每每企业高管候选都会遭到“习惯性质疑”。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于高管候选院士,民意一边倒的不信任,所折射出的深层次症结值得深思。

通常,企业高管们大都事务缠身,能够抽出时间和精力潜心学术的应该是凤毛麟角,然而,2011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人们很好奇,这些参选院士的高管们究竟取得了怎样的骄人业绩?

然而,由于评选程序缺乏公开透明,高管候选院士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选的稀里糊涂,落选的不明不白。这不免让人怀疑,评选的背后是否存在权力寻租、赢者通吃的魅影?

从以往来看,高管候选院士遭到质疑的结果,往往是曝光度高、质疑声大的焦点人物“顺应民意”高调出局,相对不那么树大招风的高管却得以顺利过关。这究竟是按照标准严格把关的正常淘汰,还是迫于舆论压力之下的“丢卒保帅”?

倘若只是试探民意,敷衍舆论,则高管候选院士势必深陷“评选一次,质疑一回”的泥淖,严重损害制度的公信力。对此,有关部门必须正视公众质疑,一方面建立更加科学的央企高管选拔制度,真正遴选出业界认可、公众信服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时,改革院士评选制度,变政府认定为社会评选,让公众参与进来,增强评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5月24日文/张枫逸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