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不是群众误读 是官员没读懂

www.fjnet.cn 2013-05-29 08:15  李  杏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关于当前基层干部的形象,人民日报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七成基层干部焦虑“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与基层干部们的委屈相对,只有两成的群众认为基层干部被误读。

判定形象,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左右,而情感本身就不那么理性。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群体的看法,往往来自口口相传,以及一些个人见闻体验。部分基层干部提到的坏了一锅羹的“老鼠屎”,也是干部群体的一部分,让人迁怒于群体其来有自。

这样得来的印象,的确谈不上很“科学”。所谓口碑,本来就是这样一种纯朴的评价方式,尽管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但的确是一种集体印象的反映。拿政绩考核的标准细则来衡量形象认定的过程,显然用错了地方。

群众眼里的基层干部形象,看似抽象杂乱,却包罗深广,集合起来,就是民意本身。民意何谈正误?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众怎样“读”官员,其实无所谓对错,准确与否也不成问题,评价的倾向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不同群体站在各自立场表态无可厚非。官员给自己打好评,群众不认同,这并非群众“有误”。无论官员们多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由于其特殊身份,群众始终都会以谨慎乃至“苛刻”的目光审视他们,这种对权力的天然敏感与警惕,正是社会监督的动力所在,也是现代民主的特质。

基层干部大概自觉并非大权在握,很多事情也“身不由己”,何以承担如此恶评和高压?然而,担心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这种焦虑情绪虽然可以理解,却不是官员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无论是满心委屈,还是受宠若惊,在形象评价上,官员自己说了不算。

事实上,老百姓读出的普遍官员形象,不一定就与每一个官员对应,面对群众的“解读”,官员要做的不是去抗辩,唯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个“笨”办法。如果首先就委屈得不肯正视与接受社会评价,甚至试图从老百姓身上着手去“纠正”,显然不可能真正读懂民意。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