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养老机构设立门槛不能一降了之

www.fjnet.cn 2013-06-05 15:47  房清江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加速的老龄化问题,带来一系列的养老难题,其中最突出就是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政部拟规定,凡有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食宿的床位,即可申请设立养老机构。(6月5日《羊城晚报》)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14.9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仅17.7张。养老资源的匮乏,给应对老龄化加速,满足养老需求制造了瓶颈。如此语境下,从立法的层面降低养老机构设立门槛,迅速扭转养老床位不足的局面,的确抓住了破解养老困局的“牛鼻子”。床位标准从30张降低到10张,意味着需要的投入更少,尤其是社会一些闲置的设施可以得到综合利用,小而多、小而灵活,更利于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也更利于满足养老的巨大需求。

但是,有地方可养,更需要这些地方的服务能够满足基本养老的需求。换言之,养老机构的设立,还需更多软件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应具有普适性。一直以来,如何照顾老人,从日常起居,到文化需求,再到心理层面上的疏导等等,都缺乏系统的研究。那么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一个相对具有共性的规范,并且这些基本的服务能否在经营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满足,从业人员也是关键。放低养老机构设立门槛,并不能以降低养老服务作为代价。尤其是低成本的进入,经营的趋利性,可能会导致随便找个人就能从业的局面。

二是养老过程中可以预知风险的规避。老人是个特殊的群体,身体机能的老化,出现意外伤亡的概率会是正常人群的数倍,甚至是十数倍,责任界线的模糊,可能会导致索赔的发生。比如,去年9月北京金正福寿敬老院因一名老人死在厕所内,被家属告上法庭,索赔50万元。

三是养老机构与公共服务的对接。降低了设立门槛,小而多的养老机构,有利于合理布点,但也会因投入的制约,如文化、医疗等基础性的需求,可能会受到影响,要依托公共服务网络给予有效弥补。

养老机构设立门槛不能一降了之,实行社会养老也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需要政策层面的扶持和引导,一方面,推动从业队伍的同步发展,应建立免费培训制度,保证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把养老机构设立纳入公共服务网络体系考量,从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上引导合理布点,避免盲目。此外,还需建立平抑风险的制度机制,规范养老服务过程中主观责任认定的界线与赔偿的标准,跟进相应的意外保险,为社会养老机构辟出一块安全区。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