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叫“变质米”驱逐“好米”

www.fjnet.cn 2013-06-19 16:56  吴  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厦门最近的天气,总是反复连续阴雨连接着艳阳高照,而记者了解到,这种反复“回潮”的天气最不利于大米保存,容易引起大米的变质,而变质的大米不少都被不良商家掺入好米中流入市场。(《海峡导报》6月18日)

“变质米被1:10掺入好米卖”,已成“潜规则”。在商家看来,变质大米扔掉意味着损失,若混迹于好米中卖出则有望减少成本和损失,米价还能有些优惠。如此老百姓既不会抱怨涨价,米商还能获得更多的销售额和利润,甚至还成了“双赢之举”?

市场上不可避免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究竟有没有掺变质米,全靠消费者来分辨和提防,显然并不可靠。既然“掺变质米”已然成了“潜规则”,对于商家们而言很多时候还真是身不由己。遵循市场规律,不掺假的后果,极有可能因为消费者不识货而遭遇“劣币驱逐良币”。于是乎,只要市场上有“掺变质米”在低价销售,其他商家为了维持生意,还真是只能被迫跟进。

但是,无论何种理由,“掺变质米”就是违背了最起码的商业规则,任何的说辞都是谎言与借口。只有真正从监管入手,让掺变质米链条上的商家都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市场才不会被扭曲,变质米才不会驱逐好米。好米中掺变质米的行为,也才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的成为“潜规则”。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