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是造福人类

www.fjsen.com 2013-06-21 07:57  肖  畅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昨天,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授课中,航天员与地面师生进行了双向互动交流。

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当年与麦考利夫一起参加选拔的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终随“奋进号”飞上太空,成功完成太空授课,弥补了21年的遗憾。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和芭芭拉·摩根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单次时间更长,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如果说,太空授课是一份荣耀,它首先属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证明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

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盛大的国家场景。建国初期,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两弹一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开局面,浸润其中的执着、激情、奋斗,至今还带给人美好的印象。从神一到神十,中国航天事业“三步走”稳步推进,开启中国壮丽问天路,使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共同分享荣耀。中国正处在一个需要高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时期,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进步轨迹,几乎可以说代表着一种纯洁、端正、干净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所积蕴的一份独特的精神财富。

太空授课只是本次“神十”任务的一项内容,只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片段。但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它仍然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记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对于太空的感受来自书本知识。这一刻,人们从太空行动的旁观者,变成直接的参与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人们得以观摩太空一课,感受新鲜,满足好奇,获得人生中难得的体验。

某种程度上说,航天员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直接代表。现在,他们成为太空行动的分享者、传播者,他们在太空的表现和语言展现活泼生动的一面,人们不仅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也记住了他们的个性。惟其如此,一种从未有过的代入感,也随着授课进入了太空。

历史上,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源于军事竞赛——1957年,苏联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太空行动超越了一种军事意义,或者国家目的,它实现“人类的一大步”,这个成果属于世界。

从陆地到海洋和太空,人类向未知领域迈进。而每一次,都代表着人类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深刻地改变并且仍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航天技术,不仅使人类更加深入地认识自身、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而且,正在将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太空授课所体现的进步,带给人的美好感受,是属于全人类的。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