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激发内在的文明

www.fjnet.cn 2013-08-05 07:31  肖  畅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昨天是首个“地铁排队日”,上百位市民在部分站点宣传“先下后上,文明乘车”。“排队日”是武汉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公益活动,据报道,社会各界对此热捧,不少志愿者团体与媒体取得了联系,希望参加此活动。

2010年,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市文明办、地铁集团和本地媒体曾联合发起文明乘车的倡议书。地铁2号线开通前,不少公益团体联合媒体组织了各种文明乘车的宣传。最近一年来,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屡见曝光,微博上的监督更是不少。甚至可以说,文明素质已成最热的、最常见的地铁话题。

以我个人体验,相比于很多场合,人们在地铁上的文明意识更强烈些。譬如,早班时间,光谷广场站的乘客通常会自觉地排队;地铁上乱扔垃圾的现象,比公交上好得多;地铁上吃东西,往往会面临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主动劝止的人越来越多。不能说改变很大,很多不良习惯还在,但至少,我已感觉到,文明素养是在提升中,而非粗糙如旧、一成不变。

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深究原因,可能有很多,譬如地铁的环境,本身容易激发人们的文明自觉。当然,相对成功的宣传,应该是功不可没的。对于轨道交通上的文明行为,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媒体等各股力量,早早地就蓄势待发,手段、形式多样的宣传,陆续出现。而且很肯定,这些集合众力的宣传是有效果的。相比于传统的喊口号、挂标语,这些宣传更趋近于现代传播方式。

这种宣传,不是纸面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单有政府的力量,更有民间力量。在去年的《武汉晨报》上,我看到一些志愿者的“行为艺术”,感觉很现代,比广告更富创意,内容就是告诉你如何乘车更方便——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而且,很多内容是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需要文明,而不是教唆你改掉不良习气。为什么需要文明呢?如果只是谈武汉人形象,争取某个好的城市名声、称号、荣誉,文明的内在动力又从何而来?需要文明,是因为它给人一个好的乘车环境,乃至城市环境,让人人舒适。本质上,这些宣传的动力,源自多数人在武汉生活的切实感受,以及殷殷期待。

以前宣传文明,市民是被教育的对象,好似人人身上都有着某种劣根性,道德形象上首先矮了一截。现在的宣传,市民就是参与者,甚至就是发起力量之一。不得不承认,武汉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生活于其中的武汉认同感,在很多人身上有了体现。好的文明宣传,是诉诸人们内心已经存在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很多人意识到这个环境是属于自己的,希望看到它的改善,有机会的话,也愿意出一点力。

如果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文明新现象,最“新”的地方在于:我们不是被动迎合一种外在的文明形象,而是自身的文明意识得到催发,是希望且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针对地铁的各种文明宣传,是这座城市众多力量自然结合的产物,它并非单一的政府工程,文明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建设项目。

我相信,一座城市的崛起,首先体现为城市内在精神活力的激发,包括文明自觉意识。在这个意义上,地铁文明是一个契机,让我们看到一些改变的可能,以及改变的原因、方式,乃至最根本的层面上,是一种文明理念的嬗递。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