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捂”成为不可能
www.fjnet.cn 2013-08-20 07:33 付小为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7月18日,河南林州民警郭增喜酒后重摔女婴,当事人除被关禁闭15天外,没受到任何进一步追究。时隔一个月,事情终于还是被曝光。 消息一出,舆论场一片哗然。骇然、震惊、愤怒,一切极端的情绪性字眼都无法完全概括公众的感受。就在不久前,全国舆论才刚刚经历了北京摔童事件的冲击。而事实上,林州摔童事件的发生时间甚至早于北京摔童事件。 很多人拿两起事件作对比,相似的暴戾、无情。实际上,这样的对比远不足以说明林州摔童事件的恶劣程度。 几个国家工作人员借着酒劲打赌,对象竟然是路人手中的婴儿,笃定是硅胶玩具的一个抓过家长手中的婴儿就往下摔,以证明自己的判断。整个过程视生命如儿戏,根本就是赤裸裸的野蛮。这样的行为,非但不能用“醉酒”轻易带过,甚至有必要追究郭增喜的同伴,为什么没有当即制止郭的鲁莽行为。其荒诞冷血、无端无由,比北京摔童事件、城管暴力执法恶劣得多。 可恰是面对这样一个粗鲁野蛮的行为、无可辩驳的事实,当地相关部门作出了异乎寻常的反应。过去的一个月里,对郭增喜的处罚,仅仅是具有内部处分意义的“禁闭”。不过,有关如何掩盖实情、化解矛盾的工作,他们却做了不少。无论是数位知情者口中的,郭通过林州市公安局一位领导做中间人,与李青峰达成的几十万元的赔偿免责协议,还是报道记者口中的,36个林州方面的说情电话。即使是媒体认同的曝光转折点——当地人大主任翟建周在人大常务会议上痛批,也不能忽视,直到事件见诸报端前,来自林州权力系统内最公开、直接、强烈的反应,只是一句情感意义高于实质意义的“这太不像话了,太不像话了”。 出了问题,为什么不是想着怎么依照法律和正常程序办事,而是竭尽全力捂住、遮住,防止外界知晓?类似的追问被不断地发出。而这种追问,我们已经在太多其他事件中看过。寄希望于权力的自我清洁,在是与非、黑与白、正义与非正义之间,以法律、道德标准为界,作出恰当的判断,有效完成切割,但又时常事与愿违。 退一步,理性地看,权力会自我良善的想法本身就过于理想化。任何地方、任何政府,只要不受外界施压,没有被追究责任的风险,即天然地会有护短心态。所谓官官相卫、系统性包庇的丑闻,不光是国内才有。一如“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似的朴素逻辑,一级政府、一个部门机构,出了事情试图“补漏”,看到有可捂之机,为什么不去捂? 现在,经由媒体曝光,林州整个权力系统对摔童事件的反应全面大反转,不仅成立联合调查组、对郭增喜刑事拘留,也对林州公安局长、政委、副书记三名主要领导作出停职处理。从这个层面来看,媒体是当地政府的一个有效压力源,而包括眼前林州警方口头配合采访实际婉拒的做法,以及前期人大官员向媒体爆料,都是一种侧面印证。令人遗憾的是,恰恰又是仅有外地媒体才能给这个系统施压,才让事情能够在曝光前被“成功”地捂了一个月。 林州地方不大,摔童这样的罕事,肯定传得沸沸扬扬。纵然没到尽人皆知的程度,当街摔童,很多人都看见了。然而,这么多的目击证人却没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压力。孩子父母或许确是与当事者达成了和解,也不构成“息事”压力。作为监督、质询者的人大领导,至多就发发牢骚。一个小县城,谈不上有什么伸张权益的社会公共组织。所有压力源的失效,使“捂事”成为一个可行的选项。根治问题,得从建立捂不住不敢捂不能捂的机制开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0]摔婴案:安阳警方强调禁止任何公安领导从中调解
- [ 08-20]醉酒民警摔婴案追踪 婴儿父母一心给孩子治病
- [ 08-20]摔婴案4领导停职 女婴父亲望警方保证无后遗症
- [ 08-20]民警摔婴案 市检察长:这确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 [ 08-19]林州警察摔婴案:女婴家长否认收到赔款被封口
- [ 08-19]河南林州公安局长等4人因“摔婴”事件被停职
- [ 08-19]谁在给“警察摔婴案”盖遮羞布?
- [ 08-19]“民警摔婴”突破人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