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日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说到“改革”这个词,《报告》的改革主线清晰可见。去年末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方向,这次两会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全社会落实改革的誓师。 李总理报告对改革的阐述及动员可谓既高屋建瓴,又颇接地气。如今中央业已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革的决心和行动都很坚决。但改革最终是要靠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进,不断展开的,改革能否遍地开花,并结出硕果,中国中层和基层的努力至关重要。 为让改革从文件落实到现实中来,需要创造出以下局面。 第一,中国急需出现一批有担当、敢创新的地方和部门领导者,对突破各种改革阻力、闯出升级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贡献独特建树。各地各部门改革决非照着文件机械执行就能圆满成功,现实总是呼唤创造性的改革推进。回忆当年改革之初,中央的决策有力,地方上的探索实践十分活跃,上下努力的对接创造了赢局。 如今中央的改革推力十分强大,但地方上创造性的活跃度不够。我们几乎听不到有什么新的市县改革“模式”出现,以各地城镇化为例,几乎都还是房地产打头阵。 第二,媒体上常说利益集团是改革的主要阻力,这里的利益集团,被广泛认为主要是地方政府、垄断性国企等。然而我们越来越发现,真正阻碍改革的是利益格局,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这个利益格局中,我们都希望从改革中直接获益,而不愿受到任何损失。 舆论需要重新解读“利益集团”的概念,呼吁全社会每个成员建立改革的大局观,改革的利益调整不能变成“利益斗争”,否则改革很难平稳进行,集团阻力和个人阻力将层出不穷。 第三,现实领域的改革一定要带动中国社会的精神创新,推动中国人价值体系以及对一些关键问题认识的与时俱进。比如什么是“改善生活”,什么是“人生成功”,以及什么意味着“幸福”,这些观念都应该跟得上改革的前行。 与此相关,中国社会对公权力以及个人权利的认识,以及对民主法治的认识也需随着改革不断成熟,既不保守也不极端。为确保中国改革既快又从容,这些精神层面的进展必不可少。 在中国这样的大社会,领导者对于改革的发动和方向总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改革的实际推动质量如何,却只能由社会的努力来塑造。如今舆论有一种倾向,认为改革的责任主要是政府的,公众就应当坐等享受成果和红利,其实改革是巨大的社会运动,舆论应共同参与唤醒公众投身改革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社会需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它应能够超越舆论场不断喷涌的牢骚,超越各种多元化导致的纷争而存在,影响大多数人。中国舆论场上目前的流行元素中,悲观的东西显然多了些,而社会上还是有不少积极的流行元素的。必须争取改革带动积极因素向舆论场渗透。 《政府工作报告》将化为中国新一年的庞大实践,我们都身在其中,让我们多做动力,谁都别做改革的阻力。 |
相关阅读:
- [ 03-06]楼继伟:财政改革任务要触动既得利益
- [ 03-06]两会授权发布: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答记者问
- [ 03-06]余额宝应成为银行改革的一面镜子
- [ 03-06]国务院用条例的方式进行税制改革是合法的
- [ 03-06]“背水一战”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 [ 03-06]从李克强“77次改革”中读出了什么
- [ 03-06]改革没有回头路
- [ 03-06]政府工作报告77处“改革”重若千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