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又到清明时节 漫谈死亡教育

2014-04-08 08:14  连海平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又到清明时节,细路仔又要接触到“扫墓”、“祭拜”、“先人”之类与“死亡”相关的话题。假如小家伙问:“死是乜”“人死佐去边度”“人都会死吗”之类的问题,你会点回答?

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答复,恭喜你。答不出,不要紧,也不必感到羞愧,因为没有多少父母接受过这方面教育,懂得生死之道,并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进行相关教育。追溯历史传统的话,死亡教育缺失也不是一两代人的事。孔子在《论语》中就说过“未知生,焉知死”。在他看来,活着才是人生重点,死亡不过是休止符,不值得深究。孔子及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死亡似乎总是有意避讳,很少正面讨论。这一观念延续到学校教育中,死亡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有一种死亡教育的定义是:死亡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它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体验。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学会在面对死亡(他人和自己)时寻求良好的心理支持,征服死亡带给人们的恐惧与悲伤。死亡教育要解决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在当下,如何安身立命、自我实现?

换言之,死亡教育一方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包括他人生命。明白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所以好好活着,要及时行孝、行善;另一方面,消除死亡的神秘感与恐惧感,教育人们坦然对待死亡,包括亲人之死、自我之死。同时,正确理解发生在身边的不幸事件,养成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理解了死,才能看清人生的有限性,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的存在,由死亡反观生命,是一种由“死”出发而执着于“生”的教育。

为什么一次考试、一次作业、一次作弊、一句批评甚至一块橡皮、一块钱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自杀?数年前,某地还出现过数名六年级小学生集体自杀事件。

一些花季少年遭遇小小挫折就选择轻生,花儿没开就凋谢(有些还是“独”字辈——独生子女),给父母、亲人留下无尽伤痛,固然有诸多原因,学校、家庭、社会等等,死亡教育缺失也是其中之一。如果从小得到正确指引,形成正确生命观与人生观,懂得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需创造它应有的价值,情况也许就会好一些。早给孩子一点生死思考,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生命观,珍惜自己生命,提高抗压能力。死亡教育,既是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需要各方合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