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找到老人,子女们特地赶回长汀老家,甚至搜遍了周边街巷,连市区、郊区的山都没有放过,依旧没有踪影,怎不叫人着急。失联已有5天,老人身上仅有100元,而且没带手机、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命运越来越令人担忧。 如此悲剧,让我们认识了“进城老人”这个陌生群体。事实上,这一群体早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忽略了他们。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口因务工、就业、入学等原因纷纷进城,他们的长辈也随之进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进城老人”这个群体也会不断庞大。 文化、交通、娱乐、医疗……无论从那方面看,城市的资源都比农村丰富,“进城老人”应该感到幸福才是。遗憾的是,“进城老人”长年生活在农村,文化相对偏低,大多没见过世面。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他们自然无法适应,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这很正常。周阿伯正是因为环境变迁,患上了“躯体化障碍”,才离家出走。 如果老人在进城后,子女们能够及时引领、常伴左右;如果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城市,融入城市生活;如果城市能够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场所,供他们交流、歇脚、交友……老人出走的戏码或不会上演。可见,关爱“进城老人”,我们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首先,老人的子女该为“进城老人”补上城市生活普及课。除了为他们提供周到的住处和伙食外,向老人讲述城市生活的特殊之处,帮他们全面了解城市生活、熟悉周边环境,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增强城市生活的常识,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城市生活的魅力,早日融入城市人群。 同样需要补课的,还有我们的政府。平心而论,对于“进城老人”的关爱机制在许多城市还存在空白。可是,今后“进城老人”将会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板块,理当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针对这一群体交流渠道狭窄、娱乐平台稀缺的实际,政府应该多开辟文化场所,多搭建交流平台,让“进城老人”在城市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因此,周阿伯的失联,不仅给子女敲响了警钟,更给政府服务亮起红灯。我们要尽快补课,建立周到、人性的“进城老人”关爱机制。只有让老人融入了城市、熟悉了环境、找到了空间,城市的资源优势才能得到最有价值的发挥。 |
相关阅读:
- [ 04-17]养老险“亏空”千亿,不值得大惊小怪
- [ 04-15]脱网人群被边缘化的隐忧
- [ 04-14]“扶老人”政府做了该做的事
- [ 04-11]“打死老人”属不属职务行为?
- [ 04-11]老人、孕妇与道德
- [ 04-11]“背母赏梨花”事关孝道无关身份
- [ 04-11]“背母赏花”是精神赡养的范本
- [ 04-10]“临时工”打死老人,城管能卸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