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这种改变还在继续。互联网是好东西,它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也带来了很多的焦虑:网络书店方一勃兴,传统书店就招架不住;“双十一”光棍节略加炒作,传统商店就感到紧张……面对互联网,传统产业到底该怎么办? 确实,面对互联网的神奇,任谁都很难淡定。正因为凭借了“互联网机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淘宝、天猫、腾讯、新浪、京东,马云、马化腾、刘强东,十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可今天都是炙手可热。既然互联网这么好,造富能力这么强,是不是应该也投身其中分一杯羹?不知道该如何用好互联网、不知道该不该进军互联网、不知道未来的互联网将怎样定义这个世界,该转型还是该转行,这就是时下很多企业的“互联网焦虑”。 然而,几个月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告诫他的下属:“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所冲动”;几天之前,他又强调:“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就在大家都为互联网疯狂时,强调“不要互联网冲动”,这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跳出“互联网焦虑”,不应该麻木不仁,搞“互联网漠视”;也不能反应过激,搞“互联网冲动”。 人们已经认识到,与当年的蒸汽机、电力一样,传统产业一旦搭载上新兴的动力列车,就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甚至催生以前从未有过的产业和行业。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产业一旦加上互联网,便“胜却人间无数”。但说到底,互联网是工具,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大家一定要相信汽车首先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首先是金融……别的不能取代汽车,如果能取代,那就是阿拉伯飞毯。”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哪怕再有“互联网焦虑”,要做的也是用互联网来提升自己,而不是丢掉自我盲目追随。做汽车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汽车,做衣服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衣服,做新闻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新闻。只不过,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强化战略定力,做好自己,别把“互联网焦虑”演变成“互联网冲动”,甚至“互联网狂热”,这才是应有的理性态度。 (原文刊于4月29日《新华日报》,有删节。原题为《理性应对“互联网焦虑”》) |
相关阅读:
- [ 04-29]互联网能取代“金融中介”吗?
- [ 04-28]互联网治理,规范和标准是关键
- [ 04-25]互联网让金融体系“深”起来
- [ 04-24]互联网创新,重塑产业生态
- [ 04-22]20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
- [ 04-21]互联网规则:改变仍在路上
- [ 04-21]互联网将继续改变中国
- [ 04-18]互联网造就“大众创新”时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