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起,大、中学生每年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将取消选测项目,长跑成为必测项目。同时,体育课将作为必修课,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将入档作为升学依据。 这一系列带有刚性的举措,凸显了体育的权重。无须从理论上论述,仅从学生体质的现实情况看,重视体育、搞好体育就已是刻不容缓的教育课题。 去年,在对全国20多万名青少年进行的体测中,初中以上男生无法完成一个引体向上动作的超过一半,“有的甚至比0分还要低,两手都握不住单杠”。只要稍微留意新闻就会发现,学生一跑圈就气喘吁吁甚至晕倒的情况很常见,一些成人慢性病在中小学生中屡见不鲜。物质条件一路向上,学生体质却不断下行,这种反差已成社会之忧。 有人说,很多孩子“手无缚鸡之力”,头脑越来越“发达”,四肢越来越“简单”。这种说法,尽管不无调侃意味,却也道出了部分现实问题。所谓用进废退,很多学生之所以脑袋好使、身体没劲儿,就在于长期把实践和精力投入学习,对体育锻炼、日常运动则存心应付或干脆放弃。 只要分数、不要身体,是应试教育的顽症痼疾。在很多地方,学习成绩依然是最管用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机制。单一而畸形的评价体系,陷入误区的教育观念,必然会导致扭曲的行为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长跑成为必测项,体测成绩成为升学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学校,体育工作评定“不合格”。这些制度设计,是对教育评价体系的纠偏与完善,多少会形成一些压力,有利于改变轻视体育的问题。 也要看到,应试教育“磁场”之强大、渗透之广泛,还会影响到体育课程。近年来,教育部门也曾不断提高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的分值,但在实践中,不少变成了“考啥练啥”“练就是为了过”,体育中考、会考某种程度上成了应试手段,没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如何提高学生体质,是个人的事,也是教育乃至社会的必答题。要想为体育运动赢得生长空间,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打破分数崇拜,完善评价体系。当然,体育教学本身也需要改革创新,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各种软硬件更要跟得上、有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学生体质也是个改革问题,教育改革坚定不移向前走,青少年健康指数才会不断往上升。 本报特约评论员陆文江 |
相关阅读:
- [ 05-19]中国孩子就该长跑测试
- [ 05-13]体育锻炼为何成了大学生的负担
- [ 04-11]“安倍经济学”风险因素需关注
- [ 03-20]“小胖墩”考体育难让教育“瘦身”
- [ 03-08]别让孩子“身子在新世纪,体质还在过去”
- [ 08-22]行政审批要走出“边减边增”的轮回
- [ 08-02]“外力”诱发瓜农死亡,该当何罪?
- [ 06-24]商业不能左右权威发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