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给高考“状元”降降温

2014-06-27 09:04:44 刘  涛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去年辽宁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选择复读,今年,她以666分再次成为辽宁省高考“状元”。刘丁宁们的身影和故事迅速进入公共视线,一时间,高考“状元”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门早就三令五申,明确要求不得炒作高考“状元”。然而,禁令年年发布,炒作却从没停止。当我们给高分考生贴上“成功者”的标签时,实际上在无形中给低分考生传递了“失败者”的身份隐喻。而媒体看似关注高考“状元”,实际上却在过度消费高分考生。母校、名校、媒体和商家在这里“各取所需”,共同构筑了一条暧昧的利益链条。

大肆炒作高考“状元”,其实是在推行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今天,高考“状元”作为一种生产话语作用于整个高中教育生态。一所高中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培养出了高考“状元”。当教育活动被驱赶着服务于高考“状元”的生产欲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念误导。

盲目崇拜高考“状元”,势必会加剧整个教育生态的失衡与不公。从教育资源分配看来,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会将大量公共资源划拨到“状元”学校,这会进一步加剧学校之间的马太效应;从学校资源的分配而言,许多高中开设精英班级、配备最优资源,这对其他学生而言无疑不公平。当高考“状元”被制造出来,大学也开始跟着躁动,名牌大学纷纷亮出奇招,抢夺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炒作屡禁不止,从源头上讲,来自于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自我炒作。因此,要从根本上避免炒作高考“状元”,除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还要重新审视高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逐渐淡化甚至隐去高考“状元”,而代之以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更为多元的评价指标。

是时候给高考“状元”降降温了。让教育回归应有的轨道和规律,高中、大学、媒体、商家和教育部门都应该有所担当。

(摘编自6月25日《中国教育报》,原题为《请勿再炒作高考“状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