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云南晋宁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千年古刹”盘龙寺调研,寺院方面误以为当地政府要将盘龙寺商业化、公司化,因此采取了关闭寺门的抵制活动。日前,晋宁县有关部门回应称,双方经过沟通已经消除误会,盘龙寺也已重新打开寺门。晋宁县政府还承诺,不会对盘龙寺推行商业化、公司化运营模式。 不少人认为,在一些寺庙被强行商业化的背景下,盘龙寺以闭门抗争的形式,换来政府部门不推行商业化、公司化运营模式的承诺,堪称一次胜利。不过,笔者却认为,抛却寺庙是否应商业化的争论,“闭门风波”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定位和决策理念问题——在做决策时,是否充分尊重人民的自主意愿和选择。 商业化本身并没有原罪,也谈不上绝对的好与不好。之所以舆论看上去更支持盘龙寺抵制政府部门的商业化企图,是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佛门是当今这个功利社会的一方净土,过度的商业开发会破坏这种文化底蕴,让原本纯粹的清修之地沦为利益交换之所。 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商业化开发如果处理得当、不搞过度开发,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商业化能使一些寺庙获得了维持自身发展和壮大的资源,并让管理更规范,进而更好地起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作用。比如,少林寺秉持“不到众生中去,怎么普度众生”的理念,借助商业化方法,不仅修缮了寺院建筑、解决了僧侣吃饭问题,还在人才培养、提高海外影响、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这些利害关系,分析起来并不难,相信盘龙寺的僧众们也有考量。他们之所以抗拒商业化开发,甚至对政府部门的调研有些“过度紧张”,很可能是因为僧人们希望保持建寺千年以来的传统。这种意愿,应当获得地方政府的尊重和支持。 稍稍检索过去的报道就不难发现,盘龙寺在“闭门风波”中的担忧其来有自。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成立“修复盘龙寺公园集资筹备处”,新建120余尊佛像,新悬挂出当代名人撰书木刻楹联10余副,这些修缮和新建,当时就曾引起一些僧侣们的反对。再看全国其他景区,因不合理的行政规划和不当商业化开发而遭游客唾骂的例子屡见不鲜,更加重了盘龙寺对商业化、公司化运营的担忧。 “闭门风波”已经过去,但相关部门应该对这起事件有所反思。在市场体制之下,对于旅游开发等非重大领域的具体问题,政府部门恰当的角色定位,应是引导者而非参与者,更不应该是某些企业、利益团体的“先遣队”和“保镖”。毕竟,盘龙寺首先是僧侣们生活居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场所,其次才是旅游景区和潜在的经济增长点。政府部门在做决策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不同区域的特色,尊重公民及团体对自身生活环境和发展方式自由选择的权利。 盘龙寺以一“闭”之力,赢得了政府的尊重和承诺,目前来看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我们仍需要强调一句,希望这种来之不易的尊重,不是政府部门敷衍舆论的一种权宜之计,千万别等舆论热潮一退,地方政府又再次打了强行推行商业化的小算盘。毕竟,对于民众意愿的尊重,应该贯穿于政府决策的整个过程之中。 |
相关阅读:
- [ 08-18]寺庙商业化是本难念的经
- [ 08-18]比寺庙商业化更重要的……
- [ 08-18]莫让寺庙变成“市庙”
- [ 08-06]寺庙应该走“节俭路线”
- [ 06-12]贿款捐建寺庙马甲难掩本质
- [ 06-12]赃款捐给寺庙,无碍受贿罪认定
- [ 08-16]收养弃婴,寺庙不应成为主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