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还有多少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夺命涵洞?

2014-08-25 08:17:39 刘  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8月19日,李女士一行7人自驾车从东莞到佛山、广州找铺位,当晚失踪。后人们在广州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内发现了这一家人,均溺水死亡,其中有2名小孩。据当地村民反映,事发涵洞一遇下雨涵洞就会被淹,“这种情况投诉多年了,媒体也报道了很多次,就是没有得到解决。”(8月23日《京华时报》)

李女士一家的遭遇令人痛心扼腕,7条鲜活的生命,因为一个设计、管理上都有缺陷的涵洞而消逝了。个中悲伤,已不是言语所能形容。

但让我们更加无语与纠结的是,事发涵洞经常被雨水淹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是明摆着的,当地村民知道,相关管理部门也接到过投诉,甚至媒体也关注和报道过多次,可问题竟然一直无解。而相关部门所采取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涵洞的入口处设置了“下雨天有积水,禁止通行”的警示标识。没有路灯的晚上,行人和车辆如何保障安全?

然而,这种对问题和隐患久拖不解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呢?责任明显在于相关管理部门、责任单位。首先,这些单位的安全意识薄弱。隐患存在,相关单位心知肚明,但就是不想办法给予改善。这类问题解决起来有多麻烦呢?派出专人看守;重新设计建设;雨天关闭涵洞,等等,这些都是办法,如何视而不见!

可见,侥幸心理加上习以为常的心态,助推隐患的持续存在。相关部门对村民的投诉与媒体的报道没有反应,其基本心态即是:“这个隐患大家都知道,下雨天都不会通过这个涵洞了。”这种思想显然把陌生的过路人等排除在外。李女士一家,不熟悉路况,他们不像村民对事发涵洞淹水“习以为常”。这成了悲剧发生的关键诱因。

一家7口人,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当地相关部门对事发涵洞的重视,封闭、看守之后,也许还会有彻底的消除隐患的办法。但一来,相关部门为什么非得出了事、死了人,才想着要去解决问题?二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底还有多少个类似于“夺命涵洞”的隐患被视而不见,被“习以为常”?难道消除隐患,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