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美国动用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和F-22“猛禽”战斗机等对叙利亚境内50多个目标实施大规模袭击,拉开针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反恐战争序幕,也首次直接将叙纳入其中东战局。叙政府对此保持沉默,但俄罗斯和伊朗等国谴责美方未经叙方许可,对其主权构成侵犯。显然,无论美国对叙开战是否侵犯主权,国际法正遭受新一波地缘冲突的冲击与考验。 自奥巴马10日宣布将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发动“反恐战争”后,叙政府曾明确表示愿意协助美方和国际社会反恐,但美方在叙境内的任何行动必须获得叙方授权,否则就是侵犯其主权。依据国际法有关主权和领土、领空和领水完整不受侵犯的原则,作为主权国家民选管理者和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叙政府,代表国家维护合法权益天经地义。 叙政府的合法性在联合国架构内是未曾中断的事实,叙方代表依然受命于大马士革并有效履行使命。然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阿拉伯联盟三年前已不承认叙政府的合法性,并视其反对派联盟“全国委员会”为所谓合法代表。由此,谁是叙方合法代表在操作层面又莫衷一是,各国也各行其是。 俄罗斯和伊朗的指责显然依从传统意义上的主权概念,即美国的战争机器不请自到,这与当年应邀解放科威特或经安理会授权发动阿富汗战争截然不同。当然,美叙间“权争”也值得回味:叙方称,美方通过伊拉克外交部转来通报函件,但美国务院发言人帕莎其公开否认称,“我们警告叙利亚不要拦阻美国飞机。我们没有要求该政权给予同意,没有与叙政府协调行动,没有在军事层面向叙提前发出通知,也没有对我们打击特定目标的时间做任何表示。国务卿克里没有向叙政权递交信件。”这番洗白本身就霸气四溢。 叙美各执一词,也许是个两全其美的路径:首先,“伊斯兰国”是叙美共同敌人,对其开战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愿望。其次,叙方情愿与否,都无法遏制美方在叙境内动手。叙方宣称已获美方通报,似乎是迫不得已的自找台阶,至少可单方面解读为己方合法性和主权已获得美方事实确认和尊重。美方矢口否认,则表明对叙政策的一致与连贯。 美国并不掩饰对叙军事行动的终极目的,即在打垮、遏制“伊斯兰国”组织的同时,武装和协助叙反对派做强做大,实现政权更替。因此,眼前双方的回避交锋,并不意味主权之争会持续隐藏在反恐战争的浓烈硝烟后,一旦美方军事目标重点转移,战略意图大白天下,这场反恐战争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将会走偏扭曲,国际法之争也自然会再次凸显,甚至导致反恐联盟的实际性削弱。 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国家“人权高于主权”渐成共识和舆论主流,传统的国际法主权概念和地位日益面临争议和挑战,甚至联合国两任秘书长加里和安南也都相继强调绝对和排他性的主权概念已经过时。另外,经历过卢旺达大屠杀等人道悲剧的国际社会着实进退两难:对一国内乱袖手旁观,将承受人道主义压力和责难;干涉或如何干涉,又面临主权国家契约——国际法规条的限制。 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人道主义干涉一旦被滥用,维护主权和反对干涉的呼声必然再次高涨。2011年,安理会基于利比亚出现的人道危机,通过1973号决议,允许成员国建立“禁飞区”防止冲突扩大。然而,美英法意等国在执行过程中故意背离决议主旨,力挺反对派扭转战场劣势扩大战果,直至协助推翻卡扎菲政权,也导致此后安理会在叙利亚危机处理中严重分裂,阻挠了政治解决进程,客观上激化了人道主义危机。 事实上,无论是2008年的科索沃独立,还是今年3月克里米亚公投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也都引起巨大的国际法理争论,对立双方从不同的国际法典籍里找到开脱自己和推挡对方的辩词,进而使国际法成为任人打扮的玩偶,即便独立和专业的观察家也很难真正达成一致的是非曲直结论,因为国际法体系本身就漏洞百出,任何实践都有先例,任何违禁又都成例外。 回到本文缘起,如何遵守国际法对美国而言根本就是个伪问题。美国绕开联合国,单边发动科索沃、伊拉克战争,频繁派无人机擅入巴基斯坦发动袭击,甚至侵入伊朗领空而被截获,都说明国际法在地缘政治冲突特别是强权面前不堪一击。尽管如此,还是要呼吁遵守国际法,因为无论一个国家或联盟动机何等高尚,借口何等美丽,有法不依,或标准不一,必然刺激更多力量藐视法则、秩序和文明底线,进而让世界永无宁日。 马晓霖(博联社总裁) |
相关阅读:
- [ 06-26]和平共处 多边规范
- [ 04-02]滥用国际法律程序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 [ 04-01]滥用国际法律程序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 [ 02-24]菲“实控50年”也吞不下中业岛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