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反映,昌平区白庙村针对村里的流动人口收取水费和卫生费,否则不能拿到出入卡,不许进村。(10月9日《新京报》) 流动人口一多,自然给村里各项管理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公共资源会因此而显得紧张。对于白庙村这样一个“土著原民”只有2000,流动人口达1万的村来说,应当要保障好村民自治绝对权力,这不仅有利于村中的长治久安,更有利于村中事务的有序展开。 由于水井费用增加、地下水费用上涨,同时村内卫生工作增大,卫生队人员增加,村里的开支也就随着管理队伍的增加而逐渐庞大起来,这的确需要有经费来源。村里收费的行为经过相关村民自治决议,将收来的钱用于村内环境、治安等维护,无可厚非。 但是村里只收取租户的水费、卫生费,显然欠妥。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城中村、城市边缘村落已经严然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点区域,成为城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村落由于紧邻城市,它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作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男耕女织,成为城市日益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 就拿白庙村来说,流动人口是“土著人口”的5倍,虽然带了公共资源紧张、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但也应该看到流动人口给村里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的变化,这些人吃、住、行每年给村民带来的巨大红利是显而易见的。 村民自治还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动人口也是村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在共同为村经济发展努力付出的同时,对于村里公共资源缴费也应该是共同的,而不能因为是外来人口而区别对待,这与我国法治精神是不相符的。 而村委会应该在收缴公共费用用于提升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将村务进行公开、透明,特别是村里流动人口所带来的巨大收入,以及村里投在公共设施、管理,改善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费用进行及时清算、公布,真正体现出村民自治的法制精神。 上级有关部门,不能以“白庙村属于村民自治,收费行为只要得到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就不存在程序问题”为借口,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或过偏的政策,应该当按政策及时予以指正,毕竟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自治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 |
相关阅读:
- [ 08-18]“腐败铁三角”暴露村民自治乏力
- [ 07-17]“最牛村规”折射最“熊”法治意识
- [ 07-14]“南霸天”再现,凸显乡村治理危机
- [ 03-28]平度纵火案,村民自治为何失灵?
- [ 01-27]隐性权力更需制度防范
- [ 09-23]乡村自治中为何出现选举冷漠
- [ 08-05]没联防队,怎么治理农村“脏乱差”
- [ 07-09]只要监管目明不怕村官装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