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福利企业由上千家减少至300多家,有的倒闭,有的选择退出福利企业行业。作为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福利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与普通企业一样,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当然,市场不是万能的。福利企业比普通的市场主体承载了更多的责任,特殊的企业需要政策上的特殊照顾,这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必然要求。 求解福利企业的困境,有必要回顾其发展历程。1950年前后,国内各地广泛建立了由民政部门领导,烈属、军属、残废军人、贫民组成的生产单位。此后,社会福利生产统一纳入地方计划。上世纪80年代起,社会福利生产单位逐步发展为社会福利企业。在当前的福利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很大比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福利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远超以前,经营者不得不对成本和利润更较真。一方面,残疾员工平均生产效率大多低于普通员工,且由于残疾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企业更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另一方面,福利企业虽可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2007年国家对福利企业退税优惠作出每名残疾人每年3.5万元的上限规定。当“福利”的帽子成为难以承受之重,福利企业就可能倒闭或退出。 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看,效率低下的福利企业倒闭或退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从社会事业的角度看,原本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堵塞了,这又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很大程度上,福利企业的运行状况是经营者意愿、政府扶持、生产效率三方的博弈结果。鼓励民营福利企业继续做下去,有必要通过政策扶持,填补福利企业与 同行业普通企业客观存在的利润缝隙。当前,各级扶持政策不少,却太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效应。福利企业的普遍感受就是目前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所欠缺。根据福利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理顺各类政策规定,有效整合,督促落实,成为当务之急。 不过,政策扶持须防止滑向另一端。过度的扶持,可能会对普通企业造成新的市场不公平,而政府“养”着福利企业,也不利于福利企业在竞争中成长。予以合理扶持与让其适度竞争,是硬币的两面。此外,还须警惕一些企业为了套取政策红利,假冒福利企业。据了解,一些福利企业并未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而是给予残疾人一定的安家费,在接受上级检查时,才让他们回到公司充当职工。 与此同时,还应关注残疾员工本身的发展。为什么很多福利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冒出几家福利企业来?很大原因是很多残疾人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从事一些传统的手工工种。其实,一些残疾人如果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更好的学历教育和就业培训,完全有能力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多为残疾人提供更均等的发展机会,才是福利企业背后更厚重的社会命题。(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09-30]但凡有利于动物福利的做法就是对的
- [ 09-11]福利如何摆脱“腐利”的阴影
- [ 09-11]福利之争凸显社会福利体系新期盼
- [ 09-11]严控滥发“节日福利”不是矫枉过正
- [ 09-10]对滥发“节日福利”从严控制是否误伤了员工福利
- [ 09-10]福利之争凸显社会福利体系新期盼
- [ 09-09]理性看待公务员中秋节不发福利
- [ 09-09]节日“福利”消失该不该吐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