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改革是对经济的 持久良性刺激

2014-10-13 07:16:09 缪因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上强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用力推改革来刺激经济。

需要注意的是李克强这一系列讲话的经济背景。前几天货币基金组织曾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而非真实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出我国经济总量将在年底超过美国,令一些不谙经济学的人士大为兴奋。但实际上,自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18个季度下滑,整体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可想而知。

这背后反映的是经济驱动模式必须转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几年来,中国造的货物在竞争中曾横扫世界,但市场空白自然也日渐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亦缩限了出口空间。而在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容量也到了临界点。劳动力成本大为提高,制造成本水涨船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危害日渐积累,沙漠成为了河流之外的新排污地,数日前弥散京城的雾霾想必大家记忆犹新;号称能带动一系列下游行业投资的房地产业透支了数代国人的资产积累,形成了高处不胜寒的价位。本轮反腐风暴中,从发改委高官到省县干部的纷纷落马,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地暴露了传统发展模式下无所不在的权钱交易机会。

有鉴于此,兼具法律和经济学位的李克强一直在大力推行的新思路,本质上是重弹改革开放的主基调:简政放权和市场化。但“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所以为了克服相关权力部门的惰性和抵触,本届政府一直在两个方向上使力。一个是将种种管制权自行了断,除了数以百计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废除外,令人瞩目的大手笔之作还包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放弃对公司注册资本的强制性要求(并推动《公司法》修改)和在上海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来免除对当地企业的种种管制。另一个方向则是约束政府对经济的输血,即避免砸钱强刺激和“大水漫灌”。

在我国公有制主导的体系下,政府不仅是经济运行的主导者,也长期是经济资源的分配者。在百废待兴的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囊括一切的管理者,政府必然需要成为对经济动手术、抽血输血的主体。在这一阶段,政府实施的管理、主导的投资和产业规划虽然也难免出现错配,但在产出的绝对值上还能差强人意。然而,当数十年后市场日渐成熟、民营企业日渐繁盛、中外商贸日渐贯通后,政府或者说真正组成政府权力体系的大大小小懂经济或不懂经济、清廉或不清廉的官员对经济运行的强势介入,只会带来越来越重的弊端。各类形象工程、献礼工程、半拉子工程、过度投资导致的鬼城只是此种不当干预的表面化象征罢了。通过新债还旧债的滚雪球的糊涂账直逼二十万亿元级别的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债务则可谓是黑夜中若隐若现的冰山。政府不当干预对经济肌体造成的“内出血”还包括对同一行业民营经济成分的挤出效应,以及对整个价格信号和资源调配机制的紊乱化。例如,很多人不问经济形势,就盲目参与高利率集资,不看上市企业基本面,就疯狂炒新、炒烂(如ST公司)。这种心态本质上和整个市场受制于不可预测的政策有关,和一些权力部门没有把市场经济当作市场经济有关,以至于市场参与者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尺度。

那什么是把市场经济当作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是无为而治,让市场发挥作用。如即便是带有救市意味的房市放松限购限贷,也不过是让供求磋商复归本原,而非输血托市。不难理解,本届政府大力推行放权,当然不是因为本届政府对经济不上心,也不是因为本届政府自认为对经济的掌握能力更弱。这一长波改革体现的是主政者的决心和魄力,宁可在短期内令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遭遇阵痛,也要从体制上革故鼎新。我们对此也要有信心。2013年上半年末银行间市场大闹钱荒,而今年平安度过,就是李克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哲学生效的表现。而更大的改革图景,还在徐徐展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