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两小时喷一次,每次20分钟。”一位广州市民在江湾大酒店面对珠江边的一段骑楼下,用水桶接起喷头喷出的免费自来水。而原先露宿在喷头下面的近20名露宿者就没有这心情了,自上月底街道城管安装水管定时喷水,大部分人已经被迫离开。街道城管、物管部门回应,这是为了美化市容,不得已而为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很多人看到广州城管的这一做法,立马会联想到这句话,然后又有一些愤怒:难道流浪人员就不属于城市的一分子吗?为什么连他们立锥之地都不放过呢?可是,当我们看完新闻以及新闻后面的跟帖,会发现,不管是最初报道这一新闻的记者,还是跟帖围观的网友,都没有完全地站在某一边,去批评谁或者反对谁。 在一个门户网站设置的:支持,这些流浪者应该去救助站;理解,但方法不太人性化;无语,城管嫌仇恨不够?心痛,浪费水资源没人管,这四个选项中,虽然有44%的人选择无语和心痛,但还有40%选择了支持和理解。舆论的分散和对立让人意想不到。 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大家看问题更加理性了,毕竟虽然这种用自来水驱赶流浪人员的做法不太人性化,但在高档写字楼下面聚集流量人员,生活起居都在那儿,也的确影响形象,而且也是屡受投诉;另一方面,其实不管是什么态度,你会发现无论哪一方,都有着共同的诉求,那就是这些流浪人员该去哪儿? 有酒店员工透露,部分露宿者其实是附近街区低收入独居群体,他们把自己的小单元出租,赚上几百块钱,自身则露宿街头。换句话说,他们是有家,但自己住不起,而相比救助站,他们更喜欢街头楼下。这就让我们不禁发问:社会救助完善了吗?社会保障兜底了吗?当有人不得已而流浪、或者是主动流浪的时候,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吗?这些问题才是根本。 而恰恰这是整个社会共同需要探问的,是一个底线。根子上的问题解决不好,仅仅靠流浪人员与高档写字楼、网友与城管,甚至网友与网友之间的论战,没有任何意义。当我们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同情还是理解的时候,不妨问一下,根子上的原因、共同的底线解决好了吗?显然没有,这恐怕也是这次舆论没有一边倒的关键。 要消除这个根子上的原因,光靠义工和大众的同情心是不够的,关键还是得靠政府部门。对于那些确实无劳动能力的、无法独立生存的,民政部门要加强救济,至少让救助站真的像个家;对于有能力工作、生存而自愿流浪的,除了教育引导,也要规范管理。 |
相关阅读:
- [ 01-06]喷水驱露宿者,城市能否美起来?
- [ 01-06]“骑楼喷水”不是露宿者回归社会的催化剂
- [ 10-28]如何避免“老人守着棺材露宿街头”
- [ 12-25]立交桥下禁露宿不是粗暴驱赶而是温暖召唤
- [ 05-16]15万辆车长期“露宿街头”:都是车主的错?
- [ 01-31]不能让“老人春节露宿楼道”终于黯淡
- [ 02-18]700工人在罗马尼亚露宿应重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