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一次发放18件校服,需2180元,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该校学生认为“被坑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不知道领到的校服居然价格不菲。(4月26日《广州日报》) 很显然,打包购买的校服有违市场规律,价格不仅没有降反而升了,更有违政府部门多年来强调要求公共服务产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校服,服务的群体是学校,其属性也难以脱离公共服务产品之列,既是如此,那么无论从招投标程序还是价格定位上,均应以合法、质量、优惠为基础,更应该提前广而告之,以获得受众者的认可。 然而,从整个事件中不难发现,学校对于购买校服的款式、件数还是价格,均未提前向学生进行告知,即使如东莞外国语学校负责学生服管理工作的李老师所说的那样,价格是经过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招标确定的,那么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来说,一次性购18件校服的合理性难道不值得商榷?校方如此机械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是盲从还是利益驱使? 不可否认,正如校服制作公司所表示,单价、面料、质地、款式等都是按照东莞市统一招标要求去做的。至少说明这批校服的出处是合法生产的,质量也是由有关部门把过关的,这点无庸置疑。但问题是,校服不同于其它政府招投标管理,它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学生家长自掏腰包来买单的,而政府进行统一招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价格,是以纯粹服务学生为基础的,那么这其中的公平性是否尽到了政府义务?事先为何没有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至少,参与市统一招标的企业必须要经得起追查、过程要向市民公开,性价比更要做到优中取优,如此,方能不辜负百姓重托,不会引发民众质疑。 反观近年来,因校服价格引发的舆论风波并不不在少数。去年年底,浙江温州一中学要求学生掏1680元买14件校服就曾引起过社会争议,还有很多学校按级别对校服购买进行提成的事儿也屡有发生。而此次,东莞外国语学校一次性打包为学生购买18件校服,不仅会增加家长们一次支付的负担,更会引发家长们的强烈不满,毕竟校服只要质量可靠,美观、大方,能够体现校园文化即可,不能一味以质量高为由提高价格。 故,“穿不起”的校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看看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以正视听,别让“穿不起”的校服成为家长们质疑校方和有关部门说不清的罪证。 |
相关阅读:
- [ 04-27]说说校服那点事儿
- [ 04-27]“天价校服”不仅仅是贵的问题
- [ 04-27]校服“穿不起”可否“租得起”
- [ 04-27]校服为何“穿不起”?
- [ 04-27]东莞2000元校服风波如何平息?
- [ 04-27]一次购买18件校服有必要吗
- [ 04-10]深圳校服缘何走进了英国博物馆?
- [ 09-15]校服要合身,教育需得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