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2015年高考将在本周末到来,目前高考准考证已经陆续发放,7日、8日高考期间,考生凭准考证将可免费乘坐地铁、公交车和船。最后4天,武汉5.25万考生正在紧张复习冲刺。 无论每年“我们需要怎样的高考观”的社会议题,总会在夹杂着质疑、争鸣中,卷起多大的舆论漩涡,但不可否认,对寄望于通过高考改变人生而苦苦奋斗的无数考生和家庭,对于日夜辛勤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们,高考,意义非凡。但对高考的理解,是否仅仅是一朝喜庆或沮丧的战绩和数字? 时代变迁,高考所承载的涵义也在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辈一代开始重新经历高考;彼时资源稀缺,高考被当做一生当中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大学享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普遍有着天子之骄子、知识精英贵族的优越感和气质。时间往后推,本世纪的高考日益走向全民化。 如今,接受知识不是“贵族权利”,获取途径和成本早已平民化。大学只是短暂阶段,而健全的品格、性格伴随一生,也许比学历更重要。当国外的高等教育成为更多有余力的考生家庭选择时;当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空间机会,让青年人成长成材时,唯德是举、唯才是举的社会,高考已不是社会唯一的评判标准,也不是有志青年实现人生追求的独木桥。 毫无疑问,对于广袤大地的中国考生,尤其是出身贫寒的学子,在目前,通过高考仍是实现人生跨越的最重要钥匙。而且,作为技术考试,它的考评明晰化、制度化,至少实现了过程最公平。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现行高考制度录取标准不够灵活、生源异地考录不合理等问题。当然现在,落实异地高考政策、尝试自主招生等举措相继推开,结合时代变化,中国的高考和人才遴选制度也在寻求不断完善。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考生的紧张、焦虑、努力、不安或者兴奋,但想对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说,对于考生而言,实现人生理想和追求前程还很长,或坦途或坎坷。对失意者而言,高考不是独木桥;对成功者而言,高考不是终身保险。高考只是一场成人礼,无论成败与否,你是怎样走过去的,才是写给18岁热火青春的年轮注脚。 好好考,然后考完后,继续前行。 |
相关阅读:
- [ 06-02]高考前撕书是一种病态泄愤
- [ 06-02]高考拜“神树”是哪门子逻辑?
- [ 06-02]厘清校方责任方能遏制“高考移民”
- [ 06-02]高考前抢拜“神树”是信仰投机
- [ 06-02]“高考神树”
- [ 06-01]高考前家长抢拜神树,愚昧式关爱不可取
- [ 05-28]高考移民制造“双重不公”
- [ 05-28]父母的焦虑点燃了“高考经济”的虚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