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斑马线”偶尔玩玩即可,不可全面推广,更别以“增强城市魅力”视之。城市需要创意来给混凝土森林增色,但无论如何创新,安全是第一位。】 近日,江苏宿迁主城区内多个路段开始绘制“3D斑马线”,小黄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立体卡通人物被“搬”到了斑马线上。不过,这项创新之举没有收获太多掌声。当地一些民众抱怨,这样的斑马线搞得眼花缭乱,分散了行人和私家车主的注意力。 “3D斑马线”不是国内首创,加拿大有鱼骨头形,美国有钢琴形状、拉链形状;也不是宿迁首创,浙江台州市有“五线谱”、成都市有条“爱情斑马线”、长沙有“土墩子”等等。斑马线是舶来品,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3D斑马线”也是舶来品,国外城市先玩,然后被国内“拿来”。 斑马线能不能一改过去的呆板、老土形象,“卖萌”玩“3D”?窃以为,作为一种偏于小众的艺术行为,在一些小城市、偏僻路段玩玩无妨,若似宿迁,说什么“3D斑马线代表时尚潮流,目前仅起步于国内外少数前沿、时尚国际大都市,对增强城市魅力、集聚人气商气、助推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未免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你见过世界上哪个城市是靠“3D斑马线”来聚集了人气、商气,还“助推动经济发展”? 仅从艺术角度,将小黄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立体卡通人物搬上“3D斑马线”,确实令人赏心悦目,就像四川美术学院两旁的建筑物墙壁全涂上美术作品,让人仿佛进入艺术隧道,成为城市一景。具体到斑马线这一特殊载体,需要回答:斑马线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毫无疑问,斑马线为行人安全而设,旨在提醒司机减速通过,礼让行人。“3D”究竟是有益还是有损于这一功能?那就比较复杂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于司机,若是初来乍到贵地,临近“3D斑马线”才发现前方有“人”“动物”“土墩子”或“倒锥”等等,于是采取紧急制动,情况就有点不妙,当后车速度较快、车距较短时,容易发生追尾。对于见惯“3D斑马线”的老司机,又容易出现另一种情况——“狼来了”效应,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其它斑马线看到真正妨碍物时,也以为是“3D”,那可就惨了。于行人,“中国式过马路”本来就是一件很冒险的事,集中注意力有时也防不胜防,要是注意力被“小黄人”分散,危险系数更高。于道路,如果因为绘制“3D斑马线”而损害道路质量,像宿迁出现“路面打滑”情况,那更是“人祸”。所以,“3D斑马线”偶尔玩玩即可,不可全面推广,更别以“增强城市魅力”视之。 城市需要创意来给混凝土森林增色,给市民生活添彩,但无论如何创新,安全是第一位,尤其是“马路创意”。 连海平 |
相关阅读:
- [ 09-18]“斑马线之罚”传递现代文明
- [ 09-18]首例“斑马线之罚”案宣判体现现代文明
- [ 07-27]礼让斑马线必须严格执法
- [ 05-07]一条斑马线的哭诉
- [ 05-06]斑马线改“车让人”让人脸面发烧
- [ 04-23]3D斑马线别沉迷在市民的新鲜点赞中
- [ 03-03]奇葩斑马线
- [ 01-14]愿斑马线上的“科技神器”早日“下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