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阎肃被死亡”拷问媒体的社会责任

2015-10-28 09:08:02 龙敏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0月27日凌晨,歌唱家于文华微博爆料称,阎肃老先生去世。于文华在微博中写道:“一位快乐的老者、一位为大家带来无数优秀作品的大家——阎肃老师,因病,今日于空军总医院去世。愿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一路走好。”这一时掀起千层浪,一些媒体平台纷纷进行转载并给予评论。不过这则消息很快被证实为假消息,于文华稍晚也发文澄清,并且进行了道歉。(10月27日新华社)

国宝级的“阎肃老先生”被传去世,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闹剧,这是又一起“抢新闻”的现实注脚。事实上,像阎肃一般“被去世”的名人,这些年并不少:去年3月18日,李宇春因整容失败死亡的假消息引起坊间热议;去年6月,六小龄童也遭遇“被死亡”的尴尬;而刘晓庆在2002年和2010年曾两次传出自杀传言的假消息;至于金庸老先生,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被死亡”20多次了……而在这些假新闻传播的背后,一些主流媒体也参与其中,这不禁令人叹息。

客观来说,于文华女士无意间发布的一条假消息并不可怕,阎肃儿子也表示,“父亲情况在变好,别苛责于文华传假消息”,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华传播了假消息,而是一些媒体平台的跟风。作为媒体,真实性是其生命线。可如今一些媒体平台,却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进行了传播。更可怕的是,一些媒体平台已经知道是假消息,还假借“正义”的旗号对相关消息进行“二次传播”,这背后,对阎肃老人的关怀是假,博人眼球为自己的平台炒作宣传才是真。

在此事上,于文华和阎肃老先生一样,都是受害者。于文华不是医生,去世不去世不是她可以定论的;于文华也不是媒体人,不具备最起码的媒介素养完全可以理解;而一些媒体平台不加核实就进行传播,那就不妥了。而事实上,真正将“阎肃去世”炒红的,肯定还是一些媒体平台。诚如资深媒体人吕催谷所言,“人们往往在过度悲伤或极度兴奋的时候,容易说错话做错事,我想于文华应该属于前者,有些新闻需要抢,而有一些需要克制,拖延往往是对新闻本身的尊重。”

是的,就好比前不久的青岛大虾事件,卖大虾的商贩不是关键,关键是事后反思相关的监管机制。就在此事上,于文华不是关键,关键是个别媒体平台如何反思。当类似事件不是一次两次发生,对媒体公信力的打击也是不言而喻的。新闻需要时效性,但真实性比时效性更重要,没有真实性就没有新闻可言。也就是说,此事更值得反思的是一些媒体平台,其当如何对当事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应该有切实的应对之策了。

简而言之,“阎肃被死亡”拷问的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对于个体而言,或许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对谣言缺乏必要的辨识度,比如于文华这种;但对媒体平台而言,对于新闻的来源、真实性等最基本的要素,“严格把关严格核实”是最起码的底线。唯有如此,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媒体平台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公信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